一、《新神榜:杨戬》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新神榜:杨戬》讲的是二郎神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同时又结合了沉香救母的故事,讲述他们甥舅二人传奇的人生
影片简介
《精神榜:杨戬》的故事发生在商周之战1500年后,天界衰落,蒙冤落魄的杨坚以赏银捕手的职业谋生。直到他接触了一个神秘的嗓音任务去追捕一位少年,意外发现,这个少年是他的外甥沉香。沉香立志要巡回宝莲灯劈山救母,没想到却酿成了大祸。为了完成任务,也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外甥,杨戬开启了寻找真相的路程,也揭秘了曾经的一些过往。
影片主创
这部电影是官宣以来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的背后有很不错的主创团队。
导演:赵霁
在此之前目前他有两部很出色的动画电影,其中《白蛇:缘起》获得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第十六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长篇奖银奖。《封神榜:哪吒重生》入围了2020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wip单元。可见他在拍动画电影方面是有一定的名气,并且有一定的成就。
编剧:沐川
《新神榜:杨戬》是沐川和赵霁的第二次合作了,他们之前还合作了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其实从前面一部电影就可以看出,他的编辑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这部电影由他编剧,应该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配音演员:王凯、季冠霖等。
这几位都是配音界的大佬,在很多影视剧里面都有他们的精彩演绎,所以这部电影用了配音演员里面的一号梯队,也是很让人期待的。
制作机构
部电影的制作机构包括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浙江东阳小宇宙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哔哩哔哩影业(天津)有限公司和抖音文化(厦门)有限公司。这几个公司都是常常出品电影的,所以他们有一定的经验,而且也有自己的宣传渠道,相信可以把电影拍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影片赏析
这部国漫电影已经于八月十九日上映,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很多观众在看的电影以后才知道,原来在沉香救母的故事里面,时而给沉香制造一些困难的舅舅杨戬也有劈山救母的经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面对外甥要劈山救母的时候,他的心情才会极为矛盾。
但事实上,在沉香救母的故事里面,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辅助,所以丞相才可以那么幸运的救出自己的母亲。而杨戬在救母的时候并没有其他的人的帮助,经历了更多的困难。也是通过这部电影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关于二郎神身上的故事,这或许就是国漫电影文化传承的意义吧。
二、画面燃爆的《新神榜:杨戬》,为何又在故事上出了问题?
画面燃爆的《新神榜:杨戬》,在故事上出了问题:
1、这部片子最大的特色便是画面极为精美。但是即便是在精美的镜头,也无法掩盖住故事文本本身出现的弊端。搞笑没有效果。编剧的搞笑细胞的缺乏使得整个故事当中即便构造的笑点也可以看出其中僵硬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搞笑的地方飞到没有凸现出搞笑的笑点,反而会让人们觉得有点突兀。使得整个故事在与观众的产生共鸣中情绪的调动有点缺乏。
2、人设奇怪。故事当中沉香的出场和劫匪的抢劫是在同一时间的。甚至会让我们尝试疑惑普通的士兵,他们只是在执行任务并无过错,某种程度上而言,不应该丢命。但是沉香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却不管对方是不是普通的士兵。小兵的命也是性命,沉香的这种做法,反而会使电影的主角失去他原有的特色。巫山女神的设置也是杂乱。
3、故事情节琐碎。故事情节,虽然整体看起来是为了丰满感,但是太过于琐碎,反而无法串联起整篇故事的主旨。玉鼎真人为了保护金霞洞的气运,而让二郎神劈开陶伤的这一个过程没有做相应的解释。到底是为了毁灭世界,还是为了保护什么都没有做前面的铺垫,因此看起来就没有前因后果。内容可以用更加巧妙的形式来暗示,包括蕴含在故事情节当中,让观众能够前前后后的看清楚故事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个片子没有告诉观众的一些情节,而是依靠观众的脑补。虽然这一部片子整体的画面制作给人很震撼的感觉,但是无奈的是故事情节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至于观看后有个别观众对这一部片子的反应比较平淡。
三、《新神榜:杨戬》的口碑到底如何?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新神榜:杨戬》这部影片的口碑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意见都是统一的,大家都认为《新神榜:杨戬》的特效非常厉害,基本上是国内顶级的特效了,但是剧情拉垮也是事实。而《新神榜:杨戬》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沉香救母的故事,杨戬在这个过程中只扮演了查找真相,并且帮助沉香劈开华山,所以我认为杨戬在这部作品中,其实更像是沉香的辅助者,这也是《新神榜:杨戬》存在的问题之一。
首先,《新神榜:杨戬》在猫眼评分拿到了9分,对于猫眼评分来说,不足9分基本上就是烂片了,而9分其实也属于一个比较差的分数了,而《新神榜:杨戬》的豆瓣评分是7.1分,这个分数其实还算不错,是属于及格和良好之间的成绩,但是从评论中可以看出,很多给高分的其实都是给特效和画面的,毕竟《新神榜:杨戬》的特效真的是国内的天花板了,各种画面都是庞大又精致,简直就是一次视觉上的饕鬄盛宴。
其次,《新神榜:杨戬》的剧情,其实是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太好,剧情中存在的问题太多了,而且这样的结构其实比较简单,最令大家失望的其实还是杨戬这个角色,杨戬作为《新神榜:杨戬》的大男主,似乎并没有什么转变,或者说没有什么性格方面的展示,这也是非常令人无语的地方,与其叫《新神榜:杨戬》,不如直接叫“沉香救母”来得合适。
最后,如果是对剧情要求很高的,平时都喜欢看剧情八分以上的作品,那么《新神榜:杨戬》真的不适合你去看,如果你对剧情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而且可以愿意为了视觉盛宴牺牲一点剧情的话,《新神榜:杨戬》会很适合你。
四、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1
《新神榜:杨戬》相较于追光之前的动画作品相比,在剧情方面提升很大,叙事节奏上也有所改善,片方终于静下心好好讲故事,去匹配他们技术上的长板。
个人感觉与封神榜的结合很好,阐教、截教的代表人物在电影中登场。封神之后两派人物也走向了不同的两个方向。
十二金仙中的代表人物“玉鼎真人”作为曾经的正派,在封神大战结束之后回到金霞洞继续修行,代表着传统的一派,随着时间的发展,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惧留孙借出的捆仙锁,太上老君借出太极图,以及玉鼎真人所说的是多方势力达成的共识,并不像电影中仅仅展现的只有金霞洞一方的势力,背后所隐藏的是代表传统不支持变革的一派。他们借用杨戬一家的固有使命,将代表万物循环更迭的“玄鸟”进行镇压,守住自己的权势,让本该遵循万物守恒的定律,变成不惜一切固守传统势力,直接导致杨家一脉的使命发生巨大变化,给杨戬的命运带来转折,为传统一方势力走向毁灭做了铺垫。
申公豹作为曾经截教的反派人物,在封神之战中,正式因为他不断的劝说各个截教的师兄弟加入到战争中,导致他们一个个走向了灭亡。在电影中,申公豹继续沿用了这种设定,他撺掇巫山神女和沉香共同寻找宝莲灯,帮助沉香劈山救母,这次的出发点除了为自己不公的遭遇,也为了打破现有的常规,虽不是完全的正派,但也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喜欢这版的申公豹。
魔家四将在封神之战中是申公豹请出山对抗姜子牙的四员大将,但最终却折于杨戬之手,封神中杨戬变身为魔礼寿的宠物“花狐貂”,才导致四人的失败。电影中,导演用巨型花狐貂抓住了杨戬,也算是对封神榜的致敬。封神之后四人成为天庭的“四大天王”守护着传统的一派,在电影中成为玉鼎真人的帮手,一同与曾经的盟友申公豹进行对战,足见封神之后人性的转变。
导演把两代救母的故事巧妙的进行了融和,终于跳脱出以往传说中因为仙人不能相恋,不同阶级不能通婚的固有思维,对此进行彻底的改编。给出了一个新的设定,变为如何看透自己使命的本质,不仅要打破规则,同时要遵循万物的自身循环,同生同存。
很喜欢导演对“玄鸟“”的设定。被镇压的“玄鸟”不在是传统意义的妖魔,它有它的可怕,但同时它也有存在的意义。谁说镇压了它就能带来平安,镇压之后人间一样是战争不断,天界也一样发生了巨变,给人带来深思,传统的方式真的能继续保护世界吗?“玄鸟”的存在,是世间守恒的存在。玄鸟出并不代表毁灭,它更像是打破固有的存在,旧的秩序需要打破,每次它的突破虽会带来灾祸或战争,但一切结束之后,才会带来新的秩序,维护更好的世间和平。万物更迭有它自有的一套逻辑,谁说妖魔就不能够出来,谁说妖魔就不能保护世间,凭什么现在的所谓正道说的就一定是对的。用“玄鸟”的设定,来打破传统的方式,真的让人称赞。
故事的结尾,也不在是传统的大团圆,它是哀伤的,充满遗憾的,当三圣母跟她母亲一样与玄鸟融为一体,守护世间万物时,杨戬一家的使命才最终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我喜欢这种遗憾,遗憾才是真实的。
我不是很同意很多人说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的说法,正式因为有了杨家女性角色的牺牲才带来了世间万物的能量守恒,这种大爱和牺牲,是神圣的。
最后再说说主角杨戬,很多人说这部片子更像是沉香传,杨戬仿佛工具人一般串起了这一切的故事。说实话我也有这种想法,但是再二刷之后,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杨戬人物成长的写照。剧中的他一句自嘲,说尽了自己的无奈与成长“从梅山幕府到赏银猎手,再到蓬莱逃犯,哥几个跟着我混的越来越差了”几个兄弟怎么说呢:快意自在!就是这“自在”二字,说的太好了!他从曾经的二郎显圣真君,应妹妹的舍身震山封闭了原神不愿在理世事,再到沉香的出现,亲情的牵绊和守护世间的责任,让他重新觉醒,这次的是原来的他也不是原来的他,是全新的杨戬,是悠然自在,真正做自己的杨戬!
这个杨戬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值得细细品味,希望追光后续的“新神榜”系列电影,继续带来新意和惊喜。
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2
最近看了个电影,名字叫《新神榜:杨戬》
这个片子的对白里,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二郎神”这三个字。只有木二——杨戬。
是不是有点明白了?杨戬是个人,拥有人的喜怒哀乐,面对沉香会内疚,面对师父会困惑,面对巫山神女会质疑,面对猿猴的挑衅会忍耐,面对酗酒的申公豹会同病相怜的叹气。杨戬是个从神坛上走下来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带着天兵天将行使职责的有职位的神。
杨戬和沉香之间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也很含蓄。在沉香出现之前,杨戬只要照顾好哮天犬就好了,而得知沉香是自己的侄子这件事儿同时见到沉香做事狠辣后,杨戬有很深的内疚、心疼。看到沉香手里的宝莲灯心把手腕烧黑了那段,能看出这种长辈的心疼。
杨戬在电影里并不像《宝莲灯》故事里,二郎神代表天庭处处阻挠沉香,而是在寻找沉香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原来神女在找沉香、四大天王在找沉香、最终发现师父玉鼎真人也在找沉香。
各种势力势均力敌,而矛头指的都是“劈山救母”放玄鸟的事儿。
所以最后杨戬终于摆脱了师父手里棋子这个定位,做出了自己的人性判断,站在沉香的立场上帮他劈山救母,把玄鸟给放出来了,同时也借助玄鸟的力量恢复的天眼。可见……玄鸟未必像师父说的那样是天地大劫之力。
最后,我觉得动画电影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电影的存在,不管是形象还是场景都是一遍一遍打磨出来的,既然故事里有文化沉淀、角色有历史神话的背景,很多时候既不能违反历史上这个人物本身特性,又需要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从新理解人物各种行为的出发点,才能抓住人物特点让角色跑出自己的故事来。
当然我也就是根据我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看电影的理解,聊聊我的想法。
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3
晚上七点看的追光动画最新的电影《新神榜:杨戬》,因为过于期待,一整天看了很多遍豆瓣和猫眼的评论,果然又看到了熟悉的评价:特效不错,但剧情太差,太差!
心里有点担心,但并没有打消想看的念头。坐下来以后,随着影厅灯光渐暗,一颗心也慢慢沉了下去:开头的二十分钟,实在有点坐立难安,问号也越来越大,难道这次,剧情真的崩了?我也明白前面的剧情只是为了交代环境背景,树立人物形象,引出主线故事,但怎么看都有点过于俗套,缺乏新意(具体表现就是追逐卖药小童的段落)。相比之下华丽的场景便显得空洞,令人不安。
这种感觉直到沉香的出现才有所好转,电影仿佛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来分担杨戬人设的薄弱,加深故事的悬念。而后便完全由杨戬追着沉香跑,沉香奔着宝莲灯去,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当然也展现了很多绚丽宏大的场景,这里不得不说追光主创们的想象力,确实好,他们创造,并且展现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仙界。
而且最重要的',他们让这个仙界落了地。中国的神话故事里从来只有几个名称,没说过这些地方是怎样的,但在新神榜的世界里,你可以看到神仙们居住的地点和生活日常。他们的生活里也需要交通,也需要工作(顺风耳当小厮),也需要娱乐(赌博和听戏看舞)。为了生活,落魄的二郎神,也需要当赏金猎人。仙界的神仙们不仅有元神,也有生活,所以这个世界是有血有肉,有表有里,令人愿意相信和信服的。
飞天舞蹈绝美,隔纱对望好看,元神大战超燃,华山跑酷很帅,但这些并没有打消我对“剧情不好”的疑虑。直到杨戬落入太极图中,我才真的放下了“剧情不好”这个担心。随后的段落是全片的高潮,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水墨特效,而且真正做到了剧情和画面,都好看!
杨戬一落入太极图里,就展开了各种场景的切换,同时展现他不同时期的经历(帅出天际),基本概括了杨戬的一生:小时候随师父学艺——学成后劈开桃山——参加周商大战——列榜封神——杨婵跳下华山,挥斧封山,伤了天眼(此时玄鸟之力已经很强)。
然后就是和师傅玉鼎真人的对话,也揭露了全片的主旨。先是玉鼎真人重复了一遍谎言:杨戬的母亲和妹妹被封山下,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
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4
《新神榜:杨戬》,追光系列的画面新高,剧本新低。两个小时在电影院里简直是大折大磨。这次的视觉效果有多么惊艳有多么富有想象力我不想多说了,追光这个公司做特效一直可以的,但是这个片子视效有多顶,剧本就有多烂。以下内容是对这部电影剧情的纯吐槽影评。
首先是角色塑造,只能说电影对这几个角色的塑造都很失败。第一主角杨戬,整部电影里我根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也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最后是什么让他打开了他的天眼——整部电影就跟一个导游一样,串联起一场又一场戏,向观众展示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然后到影片结尾,天眼一开,燃的音乐一响,煽情的桥段再一放(MD怎么哪都有煽情),电影结束了。沉香的角色塑造同样鸡肋,开头的时候我还以为那是一个狠角色,到后面主角团说几句就改邪归正了,跟着主角团打boss去了,合理的铺垫一点都没看到,非常典型的“开关式人物转变”。影片从头到尾对主角的刻画都是一盘散沙,流于表面的形式,僵硬又死板,更不用提什么“人物弧光”了。
配角的塑造更是灾难。先说反派,一般的电影里主角应该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够撑起整部电影的反面力量,但是本片反其道而行之。本片的反派就是杨戬的师父,前半段还藏的挺好的,我还以为“魔族四兄弟”只是反派势力的很小一部分,结果到最后还真就这么几个人,再加上杨戬的师父。不是,我说大爷,咱都那么有能耐了,就不能再多叫点人?也是,人再多几个主角团哪能赢啊。这些反派被打败的方式更是离谱,就是一个玄鸟从华山飞了出来,然后直接把这几个人灭了。我当时坐在电影院里,小小的眼睛写着大大的疑惑,心想真能这么简单?结果电影告诉我,还真就那么简单。看得出来追光在这里想要搞出一些“权力阴谋”的味道,但是这样过家家似的弱智的权谋,不搞也罢,没有更好。
这部电影里最惨的还得是各种各样的配角。纯纯工具人,超级大冤种,一点立体感都没有。姥姥那个角色一开始还挺煞有其事的,整得特别神秘,杨戬还在那跟名侦探柯南似的一顿破案,让我一度以为那人是个狠角色,结果后面被反派抓住之后就一直是一道靓丽的背景板;杨戬飞船上他的跟班一开始还露个脸,活跃活跃气氛,杨戬被传送到人间之后就没影了,对剧情的推动力无限接近于零;申公豹一开始还可有雄心壮志了,在屋顶上一顿侃大山,结果没演一会就领便当了,我都替他感到惋惜。我觉得要是这些角色能穿越到现实,编剧估计过不了多久。
除了人物塑造的缺陷,影片的情节推进也非常生硬。基本上每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是背景信息的补充,还是引导剧情发展的新信息,都是通过角色(尤其是配角)的一通自我感动一般的长篇大论交代出来的。好像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编剧得以通过他们之口把观众需要的信息吐露出来。如此笨拙、生硬的伎俩竟然从影片开头一直用到结尾,就连正反双方马上要大决战了还在叭叭。这些角色发表演讲的时候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我在影院看的时候那叫一个脚趾扣地。我理解各位都是神仙,但咱们能不能好好跟人家交流啊,就一定要把那一堆不合时宜的废话说出来吗?
归根到底,这都是编剧自身水平不够,把自己笔下的角色全当成了提线木偶,和展示奇观的工具,而忽略了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机理。如此呈现出来的视觉奇观固然宏大,但如此奇观却很难让观众信服。近几年国产动画的技术水平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国漫最缺的,是一个靠谱的编剧。
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5
空降本周末上映的《新神榜:杨戬》(下文简称为《杨戬》),刚发出定档消息就撩得我心痒难耐,作为一个还算忠实的“追光动画”观众,我迫切地在周五时一睹为快了。
可以说,这部片子在制作技术层面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准,设计、画面、配乐和美术风格等都令人惊喜连连,并且它通过不断的场景切换和元素堆砌,做到了让观众的眼睛和注意力应接不暇,这点真的很厉害。
与此同时,《杨戬》的剧情相比起之前的作品也有了进步,至少不再生硬和拧巴了,只是还不够流畅,叙事也抽象了些,依旧免不了被许多人吐槽。
看得出来,追光在努力改变一直以来“画面强、故事弱”的状态,好消息是这回确实有了点成效,坏消息是仍没有本质性改善……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喜欢追光动画风格的人固然可以继续享受,可那些有着更高期许的观众们,还能够等待多久?
首先,我照例还是要狠狠吹一番《杨戬》漂亮的美术风格。
如果说《新神榜:哪吒重生》是“封神魔改版民国风未来赛博朋克”的话,那么本片就是“封神轻奢版仙侠风蒸汽朋克”。
我印象最深刻的场面,就是影片开场后重点展示的蓬莱仙岛,这座基于现代城市规划创建的仙岛,在进行了立体式的未来化改造后,又套上了一层神话古风的皮囊,实现了独树一帜的多类型设计的整合。
有些人可能觉得太“缝合怪”了些,但我很欣赏主创们这份贪婪的追求,以杨戬抓捕通缉犯的那场戏为例:从传统的街角武打巷战,到潮流的机械飞行器追逃,再到科幻的悬浮空岛穿梭,很流畅,也很亮眼。
此外,方壶仙岛、瀛洲仙岛、玉泉山金霞洞等仙家洞府,也呈现了各不相同的古典气派。
在此基础上,影片又做了大量凡俗化的修改,例如瀛洲仙岛充满市井气息的赌场,方壶仙岛载歌载舞的乐坊等,以符合“封神大战后天界神力受损,神仙们没法再随意飞行”的设定。
除了大景观好看,《杨戬》在角色、妖兽、道具、动作戏等许多相对“细小”的层面上,也贡献了许多别出心裁的成果。
“加油站”(混元气补给站)里有“手之目”监工和“小精怪”奴隶,顺风耳在赌场里成了一名跑堂小二,经过改造的琼楼玉宇里再次跳起了凌空翻舞的天女散花,申公豹和沉香的配合作战让人眼花缭乱,巫山神女美丽又致命的攻击,人界的清冷凋敝和争战不休,太极图中的水墨3D风再现……
随便一回想,我脑袋里就冒出了一大堆好看的画面、场景和人物——这是影片最值得夸赞的优点:几乎每过10分钟左右,影片就能跳出几个新鲜的元素来,或新奇,或养眼,或炫酷,或唯美,真正做到了让观众在“视觉与注意力”上目不暇接。
因此我可以说,《杨戬》在设计创作上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冒险片。
下面就该谈谈存在不少问题的角色塑造和剧情编排了。
人物方面,配角们几乎都塑造地很好,执着的沉香、坚定的婉君、放浪不羁的申公豹、食古不化的玉鼎真人等等,都足够鲜活,即便是魔礼海的火爆、魔礼红的板正、老姚的沉默、哮天的欢脱等,通过一言一行也能迅速落位,反倒是主角杨戬最没个性。
从角色定位上来说,封华山、闭天眼后沦为赏银捕手的杨戬,是那种又颓废又闲适又内敛的浪子形象,需要有足够重大的变故,才能一点点唤回他的认真和心火,可片中的杨戬却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前进的状态,本就难以描绘的性格,变得更难让人信服了。
配角只需把握好一点便能形象鲜明,而主角则要通过多层次的展现才能凸显个性,如此一对比下,影片的人物呈现自然不够理想。
再来说剧情,其实这次《杨戬》的故事相比之前追光动画的作品,已经有了一些进步,结构完整,动机充分,没有太多莫名其妙和匪夷所思,都算是可以理解的内容。
影片通过杨戬的委托和经历,层层递进地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再附以冒险片和侦破片的形式,一步步交代了不明确的疑点和真相,过程本身没啥可指摘的。
问题在于,《杨戬》叙事方面的节奏与冒险进程的精彩不够同步,后者让观众应接不暇的同时,前者却显得小心翼翼,尤其到了中后段时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卡壳与停顿,随后这些裂缝不仅没弥补还持续放大,时间一久,自然又令人产生了“剧情与画面不匹配”的感觉。
同时,几位主要角色的行为动机单个去看都蛮充足,叠加到一起就不够完满了,一不留神又犯了“果先于因”的老毛病。
话虽如此,我还是要夸奖《杨戬》故事的立意:世界本是循环往复,每当宇宙运行动力不足时,便会有新力量涌入重新洗牌,金霞洞是上一次杨戬劈桃山后的受益者,这一次便成了阻挠沉香劈华山的阻挠者,当杨戬明白一切后,他便帮助外甥完成了他们家族的使命,世界会因此大乱,也会在不破不立中再次新生。
在同类作品都在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当今,《杨戬》用打败假借天命谋私利之人的行为,完成了一场“顺应天命”的仪式,也算是在奇幻类故事越来越同质化的环境下,唱了一段有些新意的曲子。
另外再小小地吐槽一下,从《新神榜:哪吒重生》中开始亮相的“元神”(法相天地)设定,虽然在《杨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打得却不够痛快……
照理说,申公豹的猛虎剑客、沉香的斗笠少年、四大天王的复刻神像等元神相继亮相,已经够让我满意的了,偏偏最后大决战时,杨戬的“二郎真君”就只出现了几个镜头,用开山斧借玄鸟之力,只一招,便击败了玉鼎真人和三位天王——理智告诉我这样很真实,可如此反高潮的设计,情绪上我根本不过瘾啊。
总得来说,《新神榜:杨戬》肯定值回票价,在此依然推荐一看。
观看《新神榜杨戬》观后感6
我觉得这是追光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有着我认为是追光最不违和的背景设定,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很多人说没看懂,我说说自己对剧情的理解。
玄鸟之力会带来天地大劫,每逢大劫后封神榜就会重排。杨戬母亲镇桃山压玄鸟,阐教利用杨戬劈山,玄鸟出,引发上一次天地大劫(那次大劫之后神仙妖怪们都不能飞了),人间商周大战,阐教借助周而取得了神界的权力地位(阐教弟子们封神榜上排名靠前)。大战后,诸神重新镇玄鸟于华山之下(四大天王有参与——沉香申公豹去拿灯罩时,持剑的增长天王亲口说的),杨婵守山(沉香家在华山上),宝莲灯是女娲赐给她的法宝(所以宝莲灯只有杨家的血脉能催动,能镇玄鸟,也能劈山)。玄鸟镇得越久,力量越大,终有一日是守不住的。十二年前玄鸟欲破山而出,阐教要保住现有的地位,因此玉鼎真人派杨戬去助杨婵镇玄鸟,杨婵牺牲自己封山(二人还不明真相)。如今沉香想劈山救母,阐教当然要阻止他。这就是故事脉络。
细节都在台词里!杨戬船上的聊天:“那场天灾是什么时候的事来着?”“太久,忘了。”“那一次天灾后,神仙妖怪们都不会飞了,除了这长翅膀的。”太极图中“还记得你劈山后发生了什么吗?”——杨戬闪回战场(也就是阐教利用他劈山后,玄鸟出,商周大战,他被师门派下山助周的场景)——那次玄鸟之力影响太大,神仙妖怪们不会飞了。像这样的细节非常多。
婉罗和申公豹都不满封神榜排名,利用沉香找宝莲灯和劈山(宝莲灯在十二年前镇山时碎了),他们想放出玄鸟重排封神榜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地位,婉罗的理由还有一个:对女人地位不满。我认为婉罗是知道木二郎就是杨戬的,她引来杨戬是为了让他明白阐教镇玄鸟的真相。申公豹被玉鼎真人所杀,婉罗赶到时,申公豹已重伤奄奄一息,婉罗对杨戬说是她给了申公豹一个痛快(实际上是补刀杀掉争权的竞争对手)。
杨戬被困在太极图中,知道师傅利用他劈桃山的真相后,借玄鸟之力冲开天眼、破了太极图阵法。他对玉鼎真人说:“不要一错再错”,对沉香说:“我和你母亲守护的是世间万物,不是金霞洞(金霞洞寓意阐教目的)”。
玄鸟之力很强大,杨母镇桃山压玄鸟,早和玄鸟之力化为一体。只有血亲才能劈开山(所以阐教要利用杨戬),桃山开却不见母亲,母亲元神出来后安慰伤心流泪的儿子:她消散后与万物融为一体,守护世间安宁,想她了就看看满天星光、万家灯火,那就是她。同理杨婵沉香也一样。杨戬让沉香劈山是反抗自己亲人镇山的命运、反抗玉鼎真人一派的利用,虽然他很清楚沉香劈开山后要面对的会是什么。
以上是我8.21二刷后对剧情的理解,一家之言。
五、1. 二郎神是什么
二郎神到底是谁众说纷纭看以下资料吧
历史上有种种异说,近现代的学人也有许多考证和推论。
李二郎说
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间,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民间传说,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此类传说见于文字记载的时间,似始于北宋。《宋会要》记宋仁宗嘉佑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南宋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过这位“郎君神”,其《吴船录》称:“崇德庙在(永康)军(今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通俗编》引《朱子语录》进一步点明:“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其后,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被清朝封为“承绩广惠显英王”。当四川巡抚上疏清雍正帝给二郎加封号时,礼部认为封儿子而不封父亲,似不妥当,所以雍正同时给李冰加封“敷泽兴济通佑王”(《清朝文献通考·群祀考二》)。这就是灌口二郎庙由原名崇德祠改为现名二王庙的由来。由于皇帝敕封,方志见载,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说法长期流布全国,尤其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赵二郎说
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九引《龙城录》载,隋朝时有个赵昱,隐居青城山学道,隋末拜四川嘉州太守。时有老蛟兴风作浪,成一方祸害。赵昱乃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顷刻间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最终赵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于是州人顶戴,奉为神明。其后赵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但又在嘉陵江水涨溢为患时,几度“显神”。唐太宗从地方官的奏折中获知后,即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在灌江口为之立庙。后来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时,又加封赤城王。据学人考证,《龙城录》乃宋人王铚托名唐柳宗元而撰,有关赵昱人江斩蛟的事迹,应在五代时已经流传,王铚只是作了总结并加以记载。而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称,在唐太宗以前,当地民众已为赵昱立庙于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时,益州大乱,张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诣祠下求助于神,事后请皇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从此,这位“二郎神”声望日隆,宋元时代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这位赵二郎的形象和“神迹”,并对其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赵昱应为杨煜,《河南府志》载“河南有二郎神庙在府城南关,祀隋灌州刺史杨煜,煜尝斩蛟筑堤,遏水患,故民为立庙。”
杨二郎说
凭借小说的力量,杨二郎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二郎神”。《西游记》第六回称他是“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又借孙悟空之口点出其来历:“当年玉皇大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封神演义》更明指其名叫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徒弟。其实杨戬本系宋徽宗宠信的一个宦官,宋元时代,民间流传有一些他的轶闻,其中一则后来被编进明话本小说《醒世恒言》第十三卷“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中,大意是徽宗后宫有一韩夫人因患病,奉旨借居杨戬府中休养。某日,韩夫人由杨戬内眷陪同去清源妙道二郎神庙里拈香,庙官孙神通窥其貌美,假扮二郎神,趁夜潜入杨府,诡称与韩夫人有仙缘,诱其苟合。后被杨戬识破,设计捉拿治罪。有人认为,故事中孙神通所冒充的清源妙道二郎神,就是赵昱。但未知有意或无意,这个杨戬捉拿假二郎的轶闻在辗转流传的过程中走样了,最终杨戬变成了二郎神,再经《封神演义》“落实”,遂成定论;所以在民间俗信中的各种二郎神里,这个产生于小说的“杨二郎”是最不足为据的。可是也有人指出,远在北宋初年,“杨二郎”之说就已在民间流传,如《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引《通幽录》即有卢顼之舅在塔上“与杨二郎(打)双陆”等语,因知俗信以二郎神姓杨并非没有由来。至于以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杨戬套合“杨二郎”,倒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的故意附会。据说胡适认为杨戬是“括地皮”的人物,而当时民间祭祀二郎神有“负土”作礼的风俗,所以痛恨杨戬聚敛的民众便把神与人联系起来,称他“杨二郎”以肆影射了(樊演《二郎神的转变》,《民俗周刊》第61、62期)。 那么这个原本与杨戬无关的“杨二郎”又是谁呢?李思纯认为其原型是南北朝时氐族的英雄人物杨难当,他是氐王杨盛的第二子,继承长兄杨玄之位,故在传说中称为二郎。历史上杨难当的统治中心在甘肃武都的仇池,曾据有宕昌之地,即今邻近灌口的松潘,还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旧地,容易慑服于他的兵威。于是由传说而信仰而立庙崇祀,便成为唐宋以来所谓灌口神的起源(《江村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赵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并且以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东汉以还,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邛崃县志》卷三记“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随之成了大一统中华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员。甘藏地区的青衣神,也是三只眼,恐怕很多与氐藏融合有关,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来自印度(《三目神与氐族渊源》,《文史知识》1997年第6期)。 另外,也有人提出“杨二郎”可能是“羊二郎”之谐音。如黄芝冈认为灌口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大禹,杀羊祭神是羌人的习俗。再证以《博物志》“川西杨姓为羊化子孙”的传说、无义可释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渠县、羊飞山)以及范石湖《离堆诗序》所称“民祭赛(李冰)者率以羊,杀羊四五万计”的一种祀神习俗,更可推知川中杨姓大都是移人农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证明无论什么形象或姓氏的灌口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变体(《大禹与李冰治水的关系》,《说文月刊》第2卷第1期)。李思纯亦有相似的见解,但他推测灌口二郎最初应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猎神。射猎必须携带弓矢与猎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明朝小说中二郎神驾鹰牵犬的造型,或由此嬗变。 何以知道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呢?这个问题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国神祗的创见。
“外来神祗”二郎说
《十国春秋》记,五代时,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谓如灌口袄神”。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这条史料获知的。《说文新附》释“祆”,称:“祆,胡神也。从示,夭声。火千切。”有人考证此“袄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确有火崇拜,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进中国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张政烺则认为它是从印度进口的:印度神祗中有个毗沙门天王,也称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独健,常领天兵护其国界。佛经中有传说,唐朝天宝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国围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远,救兵难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请毗沙门天王发神兵救援,带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独健,他用体硕如猬的金毛鼠将五国联军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坏,迫使五国退兵。其后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设坛供养天王及其部从形象,独健二郎神的广泛传播当在此时。外国神传人中国,常要经过改造,以二郎为赵昱或杨戬,便是土洋结合式的改造结果,但从元明杂剧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并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门天王之子的痕迹(《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石二郎说
杨继忠指出,据崔令钦《教坊记》,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于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后人的附会。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民间尊奉为神的这位无名无姓的二郎到底是谁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铭文: 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建宁是汉灵帝的年号“镇水”。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当作镇水之神的最早物证。铭文上说石人有三个,另外两个又在哪里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处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人,高约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质、造型风格、侵蚀程度均与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断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于这个无名神石人的身份,可认为是李冰的侍从之一,另一个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带侍从。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美,故侍从必定是两个。当时这种侍从叫做“郎”,职责是护卫、陪从、助理。人们对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确称呼,但对这两个无名神石人只好用他们的身份——“郎”来称呼了。因“郎”有两个,故简称“二郎”,又因它们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这种称呼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多起来了,且合而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来的神。这个造神过程大约历时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词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实是“石二郎”一音之转,正可为还原“二郎神”原来是两个石人之历史真相提供一点佐证(《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按:北宋赵抃《古今集记》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等语,可知东汉陈壹造三石人镇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经被讹传为“李二郎”奉父亲之命造三石人镇水了。这条记载,似可为三石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再提供一例旁证。
蚕从说
当以东汉泰山太守应劭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硬要将蜀地土著祭祀崇拜的李冰神,框定为一个人,一个具体的秦王派来的具体的人的时候,迷信神灵的蜀地故老、村夫愚妇们始终认为冰不是人而是神。为了挣脱“李冰是秦王派来的人”的谬说的羁绊,蜀地民间开始作“借尸还魂”的努力,开始酝酿一个不受王朝正史束缚的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无姓的可以任意发挥附会其神功的新的万能的治水之神,这个神,就是二郎神。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纵目人头像,脸型五官与二郎神极似 二郎神从东汉末年开始酝酿,到了唐代,《二郎神》词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据《龙城录》载:唐太宗封二郎神为“神勇大将军,庙食灌口”,唐明皇幸蜀,封二郎神为赤城王,后又加封显应侯。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见之,谓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北宋张咏治蜀,于灌口二郎庙(在都江堰河畔)祷祀,得到二郎神之助平乱,上奏朝庭,宋真宗大悦,加封二郎神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又将崇德庙(原祀李冰、二郎)改为“显英王庙”(北宋时二郎被朝庭封为显英王),专祀二郎神。其后,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水灾地方,多仿灌口二郎神庙之制,广修二郎庙以祷祀。宋徽宗“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师之男女,负土以献,不知何神。”(《宋史》)《独醒杂志》(宋人曾敏行著)说:“江乡人今亦祀之(李冰),号曰灌口二郎。宋元明清的画家们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绘画者,其传统的题材是《二郎搜山图》,其画面是二郎神两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额中间有一纵目。其猎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帅气,左手执弓,右手握三尖刃刀。从北宋崇德庙改为二郎庙(显英王庙),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二郎神像未被红卫兵捣毁之前,二郎庙内的格局都是:二郎神雄踞大殿,李冰居后殿配享。 三星堆祭坑出土古蜀王的玉兵器——玉璋,二郎神的兵器与之极似。 北宋杨无咎《二郎神·清源寿辰》词写道:“……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处,看晓汲双泉(二郎庙内双泉,一在大殿右后侧,一在大殿左后侧半山腰今‘铁龙吐水’殿),晚除百病,但可民灾无苦,岁岁来朝,勤勤称颂,奔走千门万户……”。元人杂剧《二郎斩蛟》中,二郎唱道:“……青峰(剑)一下斩狂 ”,“灌口把威施,天涯将姓显”,又元人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二郎神道:“小圣灌口二郎是也,奉观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由于民间传说中二郎神能治水治病,故祭祀祈祷者代代不绝,十分踊跃。北宋时,永康军(今都江堰市)每年祭祀二郎神,要宰羊四五万头。永康军一年的财政开支,仅收宰羊税一项就足够了。北宋初年,青城(今都江堰市境内)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军,为增强号召力,李顺妆扮成二郎神模样,广大蜀民见之,纷纷参军。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梓幢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明人小说《西游记》、《封神榜》及后来的杂剧戏曲《劈山救母》、《宝莲灯》及《聊斋》等文艺作品中,二郎神都大显神威。《西游记》中,二郎神以弹弓击倒齐天大圣孙悟空,又放哮天犬将孙悟空咬住,从而擒获了孙悟空。从唐代至清代,封建王朝为利用民间对二郎神的崇拜与信仰,不断地给二郎加封封号,以顺乎民心。据《王圻绩考》载:“元至顺元年,川抚某只请加封二郎而不言及李冰。”清道光时,川抚某请改二郎庙为李冰庙,以二郎配享,被道光皇帝降旨驳回道:“以前代祭典,(祀二郎)相沿已久,不易轻于变更。”清四川巡抚宪德请加二郎封号而不言及李冰,清四川总督骆秉璋在二郎庙内见二郎神高踞大殿,李冰仅居偏殿配享,乃发出慨叹说:“子掩其父,得无紊欤?!”“紊乱”起于何时?从东汉末年开始酝酿的二郎神,到了近千年之后的南宋初年,被纳入了李冰儿子的框架内。二郎神为李冰第二儿子的说法,最早见于南宋朱熹的《朱子语类》。《朱子语类》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这句话模棱两可,既可理解为李冰即是二郎神,又可理解为二郎神是李冰第二儿子,在其他古书中(如《独醒杂志》)也有将李冰二郎混为一谈者。因为二者有许多事迹,如治水斩蛟斗江神等,是相同的。二郎神的英武形象,在当代,通过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大闹天宫》以及各种版本的连环画,传遍全国,甚至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国内外游客到都江堰参观游览,其目的之一,就是一睹这位在都江堰河畔二郎庙内血食千余年的治水英雄二郎神的风采。 二郎神根源何在?在于近年出土的距都江堰仅数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无边的集神、巫、王于一身的宗教领袖——青铜纵目人。二郎神的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铜人像、青铜人面具,极其相同!文化大革命前,二郎庙大殿的二郎神像,尤其是二郎神那用于二郎神生日时蜀人抬着举行迎神报赛大会的“行身像”,无论从正面侧面看,都与青铜人像如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眼睛鼻子眉毛嘴巴脸型……都一样。而《西游记》、《封神榜》、《劈山救母》、《大闹天宫》、《二郎搜山》……中所描绘的二郎神形象,都与灌口二郎庙中所塑二郎神像相吻合:即额上有一纵目。另外两眼,则如三星堆祭坛上青铜大立人一样,外眼角斜挑向上,刀眉斜挑向上,颊直口方,轮廓分明,高鼻梁微带鹰钩鼻。 这种形象,是怎样传下来的?古蜀国史书可以烧毁,古蜀国遗址可以长期封存地下,但人口是封不住的。这种形象,正是十口相传,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的。这种形象造型,最终形成固定模式,长期活在一代又一代蜀人甚至全国各地民众心中。历代的雕塑家、文学家、戏剧家、连环画作者……都要遵循这个造型模式,否则不为蜀民认可,不为全国民众认可。正如如来佛、观世音、耶酥、圣母……都有几千年不变的造型模式一样。三星堆祭坛的群巫之长、青铜大立人出土后,二郎神的原型,得到映证:他正是古蜀国国王蚕丛或蚕丛之后。 道书《灌江备考》说:“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王名蚕丛,其目纵。”具有狂热而悠久的祖宗崇拜传统的蜀人,终于将对祖宗蚕丛的崇拜,凝聚转移到了对二郎的狂热崇拜之上。秦灭蜀国之后,这种信仰与崇拜并未被泯灭,而是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升级。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体的化身和影子。 蜀族蜀国的蜀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个夸张了眼睛(目)的蚕虫。蚕虫的发明人嫘祖(黄帝正妻)之子昌意(二子)娶蜀山氏之女昌仆 此外,学人中尚有“二郎神”之原型是白族传说中“二楞神”、羌族传说中“罗和二王”、彝族传说中“支格阿龙”等多种讲法,其共同点是都认定此神信仰发端于西南地区,文长不赘。有趣的是,任何一家之见,均能把二郎神信仰的嬗变轨迹讲得头头是道。如坚持二郎神本是羌族英雄神者,谓李冰本是羌族,他曾领导羌人治水,这就成为日后羌神助人斩蛟治水传奇的起因,并演绎出“李二郎”故事;其后道教自四川发源,又把这尊少数民族崇拜的神灵吸收到自己的众神体系中,变成了“赵二郎”。反之,坚持二郎神信仰肇端于二郎独健崇拜者则认为,由于不能容忍这位异方神祗对灌口的“侵入”,道家遂以赵昱来与之抗衡;又由于二郎独健毕竟是其他民族的神祗,要他来救援安西与巴蜀人民的生活似有点勉为其难,因而就产生了一种创造本民族二郎神的需要,于是当地民众便由赵昱斩蛟治水的神迹,想到了历史上的李冰,乃有“李二郎”传奇的发生。而坚持李冰治水史迹和石人镇水实为“二郎神”信仰之基础的学者,则以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认定其他种种“二郎”都是释道所造、文人学士的附会…… 孰是孰非,相争不下,未知谁能提出足以使各家俱能认同的高见,最终拨开萦绕在灌口的历史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