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四大功能区?
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北京划定四大功能区———
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把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这是日前正式发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的。《指导意见》同时公布了各功能区不同的评价指标。
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集中体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功能区,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这个区域涵盖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其主要任务是依托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增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载功能,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
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来源:竞报未来5年,云南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思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颁、经济布局和城镇体系,将全省39.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休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行有区别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遏制区域、城市间的不合理竞争。这是省政府近日印发的,《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的内容。参于评论>>>> >>
《规划纲要》明确,今后20年到30年间,逐步形成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滇中地区为发展极,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进而开成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展开的“一极三向五群”窨开发战略布局。与此同时,针对我省资源环境立体颁,四个片区既有具备资源环境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又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的实际,全省划分为以下四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指滇中地区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个城市及其相关地区。本区域开发密度较高,是省内发展基础最牢、发展水平最高、继续开发前景最好的区域。但区内缺水问题突出,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四个城市分工协作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主体功能是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省参与“9+2”、“10+1”区域协作、竞争的主体。发展导向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参与区域竞争的层次和能力。
——重点开发区。指滇西、滇东、滇南三个片区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承载支柱产业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的区域。其主体功能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理要载体,及我省面向“9+2”和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传承点。重点开发区的发展导向,是加强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
——限制开发区。指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内生态环境脆弱、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的地区,主要是天然林保护地区、退耕还林生态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重要水源地、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这类地区分布于全省各地,要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方针,把开发活动集中于当地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地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这类区域散布于全省,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规划纲要》提出,对全省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考核标准。这意味头号GDP和经济增长速度不再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主要考核标准包括:
财政政策。增加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转移支付,使当地人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投资政策。重点支持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政策。引导优化开发区转移占地多、消耗高的一般加工业,提升产业层次;引导重点开发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推进工业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就业水平;引导限制开发区了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休功能的产业扩张。
土地政策。对优化开发区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对重点开发区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养活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
人口政策。鼓励在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人口自愿平衡有序转移。
名词解释:“一极三向五群”
一极:滇中发展极,含昆明、曲靖、玉溪、楚雄4个城市及其相关地区。
三向:对内开放取向——指沿贵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成昆铁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线(公路、铁路),以沿线主要节点城市为开发重点,面向四川、重庆、贵州、广西、西藏等的开发取向;对外开放取向——指沿昆瑞(丽)公路、昆曼(谷)公路、昆孟(定)公路、昆河(口)线(公路、铁路),以沿线主要节点城市为开发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开发取向;特色产业取向——指对内对外开放各方向均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形成特色鲜明、内外相通的开发轴线。
五群: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罚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域构建滇中城市群、红河城市群、思(茅)普(洱)景(洪)城市群、大理城市群、保(山)腾(冲)潞(西)瑞(丽)城市群。
相关链接:限制开发区功能定位
滇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偏高、资源环境难以长期承载,总体上应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节点式开发和人口转移并举。
滇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富集区、旅游景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支撑地区,水(能)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勘探前景好。应抓紧编制滇西北地区窨开发规划,统筹解决好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滇东南地区:石漠化问题较突出。应加快推进石漠化治理、控制和逐步转移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低的产业。
怒江地区:高度重视研究解决“怒江问题
二、关于中国的几个【国家级新区】的问题
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
(一)城市新区开发是在原有城市郊区的一定区域空间内进行;
(二)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要有目的进行;
(三)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应以满足一定的城市功能为要求;
(四)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扩展资料:
新区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的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认为,数十部区域性经济政策文件层次分明、定位清晰。这些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分三大类:国家级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区域规划。
国家级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级新区
三、个人觉得,都市核心区,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义
都市核心区: 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都市拓展区: 渝北,巴南,北碚发展新区: 一圈的其他区县
四、国家级新区有哪些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
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
此外,还有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等地区在申报中。
扩展资料: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
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成立背景
国家级新区这项工作始于1992年,当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此后,设立工作停止了16年。2010年再次启动,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陆续成立。
至2017年底,中国至少还有9个城市新区已经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分别是: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乌鲁木齐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以及唐山曹妃甸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等。
设立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特定区域的发展做出重新定位,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该区域的潜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同构和产能过剩困局,进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现在的观察,对于相当一部分国家级新区来说,在其建设过程中将遇到的一个较大难题,是产城如何融合。产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二者的互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发展实践来看,如果产业化超前于城镇化,会因城镇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住房短缺、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反之,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萧条等问题。如果说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出现的主要矛盾是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而在产能全面过剩、产业升级缓慢的背景下,将会出现产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的问题。因此,产业化和城镇化相辅相成、互动发展,是推动新型城镇化,乃至应对产业转型发展、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
参考资料:国家级新区—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