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麦姓是十大姓氏之一吗
麦姓在华人社会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姓氏,宋版《百家姓》里没有将其列入麦姓人口集中分布在广东番禺、东莞、深圳、河源、中山、珠海、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会、鹤山、新会、台山、高要、清远、云浮、阳江、化州、高州、信宜、电白、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饶平以及澳门、香港、海南、台湾、广西,此外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也有零星分布。麦姓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姓氏,大部分讲粤语(白话),少部分讲鹤佬话(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麦氏是一个古老姓氏,麦氏是岭南望族,麦姓人口到底有多少,历来为麦氏宗亲所关注。现今全国使用的姓氏1436个,王、李、张居前三位,麦氏居141位,在鲁、季、覃、毕姓之后,耿、舒、尚、聂、庄姓之前,占全国人口0.09629%。1996年全国12.24亿人折算,麦氏总人口为118万(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二、麦姓的由来是什么?
麦姓大体上有两个来源:
第一,春秋时,有一个人,称为麦丘老人,齐桓公赐给封地麦丘。他的后裔便以“麦”为姓。
第二,隋朝时,有一个人,名叫麦铁杖,气力很大,而且奔走迅速,据说每天能走五百里,作战英勇,官至大将军,宿国公,光禄大夫。广东麦姓的人,多是他的后人。
三、麦氏是什么姓氏?
《百家姓》里没有麦姓。
麦氏在华人社会里属于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找不到它,在许多的姓氏介绍书籍中,也没有将麦姓列入。
有的书籍,即使有介绍,也只是简单的两三句话而已。对于现今想要寻根追远的麦氏子孙来说,探索姓氏的起源,可参考的资料,相当稀少。
根据《麦氏族谱》和史册以及麦氏祖谱资料的搜集,兹将麦氏起源介绍说明如上五种麦氏得姓源流。
据各地麦氏族谱或当今的地名志记载,麦氏从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时,时间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但“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1136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
“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佑年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麦氏家族从珠玑巷迁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迁移,这与当时政治有关。珠玑巷人南迁影响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罗贵南迁事件。
当时,33姓97家人于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过县,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龚应达的照应。当日他们来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开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结婚姻,和睦相处。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其根据是:在未建立鹤山县时(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麦氏居住昆旸乡之冈头廓村东头榕树下一带,均属新会县境。
麦氏家族就这样从一条古老的小巷走出来,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大舞台(余略)。麦姓望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一带地区)。
四、麦姓的概况
我族之始祖,相传系出成汤姓子氏。西晋末年麴允丞相之后(新会宋代麦氏族谱记载),系浙江翁州府松阳县人。承扬子孙,俱擢任显官、而为公卿大夫、又为刺史守令等官职。绳绳相继、家兴赫奕。及逢南北变迁,五胡云扰,收拾儿孙二十四户往南越(现广东)保昌县(隋属始兴郡)立桑梓。至隋朝铁杖公,仕隋。智勇过人屡立战功,帝赐姓,本姓麴,去匊为麦,授封宿国公,光禄太夫。至辽东战役,为国捐躯。谕葬于南雄县百顺大水迳凤形山中。其婚配冯、伊氏(均一品夫人)、许氏、甘氏;生三子:孟才、仲才、季才。十三世祖志远公从百顺麦府迁往南雄珠玑古巷,妣竺氏,生二子:文富(迁居贵州);文贵落居南雄珠玑,葬于雄州水南麦屋岭(现雄州公园内),妣赵、陈氏(都一品夫人);生三子:昆璧、昆泰、三璧。长子生三儿:原鲁、原清、原道;次子生二儿:顺吉、原吉;三子生五子:必荣、必秀、必达、必端、必雄。麦必荣、麦必达兄弟陵墓位于广东省番禺市(今南沙区)黄阁镇,五子必雄有一脉居南雄城区,葬于南雄珠玑三驳桥巩埂蛇形。如今已有五十多世,约一百二十万人。所幸子孙繁衍昌盛,永发其祥。--参考《中山、三水、南雄、清远古城麦氏族谱》
五、麦姓的由来
麦姓广布岭南及海外,麦姓人口集中分布在广东番禺、东莞、深圳、清远、河源、中山、珠海、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会,肇庆鼎湖、端州、高要、德庆,鹤山、新会、开平、台山、云浮、新兴、罗定、阳春、阳西、阳东、化州、高州、信宜、电白、吴川、廉江、遂溪、雷州(海康)、徐闻、饶平以及澳门、香港、海南、台湾、广西,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江西等省也有零星分布,此外越南、新马泰、美国、加拿大等华人聚居区也有分布,麦姓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姓氏,大部分讲粤语(白话),少部分讲鹤佬话(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麦氏是一个古老姓氏,麦氏是岭南望族,麦姓人口到底有多少,历来为麦氏宗亲所关注。现今全国使用的姓氏1436个,王、李、张居前三位,麦氏居141位,在鲁、季、覃、毕姓之后,耿、舒、尚、聂、庄姓之前,占全国人口0.09629%。1996年全国12.24亿人折算,麦氏总人口为118万(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麦姓始祖相传系出成汤姓子氏。西晋末年麴允丞相之后(新会宋代麦氏族谱记载),系浙江翁州府松阳县人。承扬子孙,俱擢任显官、而为公卿大夫、又为刺史守令等官职。绳绳相继、家兴赫奕。及逢南北变迁,五胡云扰,收拾儿孙二十四户往南越(现广东)保昌县(隋属始兴郡)立桑梓。至隋朝铁杖公,仕隋。智勇过人屡立战功,帝赐姓,本姓麴,去匊为麦,授封宿国公,光禄太夫。至辽东战役,为国捐躯。谕葬于南雄县百顺大水迳凤形山中。其婚配冯、伊氏(均一品夫人)、许氏、甘氏;生三子:孟才、仲才、季才。十三世祖志远公从百顺麦府迁往南雄珠玑古巷,妣竺氏,生二子:文富(迁居贵州);文贵落居南雄珠玑,葬于雄州水南麦屋岭(现雄州公园内),妣赵、陈氏(都一品夫人);生三子:昆璧、昆泰、三璧。长子生三儿:原鲁、原清、原道;次子生二儿:顺吉、原吉;三子生五子:必荣、必秀、必达、必端、必雄。麦必荣、麦必达兄弟陵墓位于广东省番禺市(今南沙区)黄阁镇,五子必雄有一脉居南雄城区,葬于南雄珠玑三驳桥巩埂蛇形。如今已有五十多世,约一百二十万人。所幸子孙繁衍昌盛,永发其祥。--参考《中山、三水、南雄、清远古城麦氏族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