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马兰谣》有感
观《马兰谣》有感
文/竹心斋主人
《马兰谣》是央视推出的一部描写新中国第一代核试验人故事的电视剧。全剧以中国六七十年代所处的恶劣国内、国际环境为背景,以林俊德将军为首的第一代核试人扎根马兰,战风沙斗严寒喝苦水,抛家舍业为国尽忠。以动人的故事诠释什么是“马兰精神”`“林俊德精神”。
全剧始终以林俊德将军的一生为主线:浙大求学、哈军工转专业,临危受命提前毕业上火线,扎根马兰为核试废寝忘食,放弃退休为国再立新科研课题,罹患癌症放弃医疗,与时间赛跑为国家抢记一生核试资料,不立将军阁转以捐钱带动建学校……章玉全将军、潘喜贵、李仕武班长为等为代表朝战老一辈军人,王淑琴、李霞、杨静怡、肖班长为代表的共和国核试老大姐,程开远(甲)、刘振国、赵凯、黄立伟为代表的核试功臣们的点滴故事,如众星拱月般随主线一一展开。
当我看到核大姐们二递请战书,要求上核试一线,肖班长为此剃光头时,我被她们的勇敢无畏、敢当人先而感动,我为共和国的巾帼英雄们而肃然起敬。
当我看到七人巡逻组,历经生死徒步巡逻八千四百公里归来,我为他们的壮举而落泪。十万马兰将士,为国铸利器,置生死于度外。
当我看到林将军不让妻子评高工,王淑琴又病房里送电脑,我看到什么是相知相惜、相濡以沬、相敬如宾,我看到中国女人的伟大。
当我看到郑振国放弃调去北京,回来向林俊德小组报到,成为新课题二号时,我为他们的崇高的友谊和气节而自省,这种为了国家利益抛弃幸福生活,支持战友的节气无不令人钦佩。这种建立在祟高理想之上的友谊,几人能有?
当我看到林将军放弃医疗,求基地政委别打麻醉针以保持清醒头脑,拔掉管线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地工作时,我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宁可要有意义的一分钟,也不要毫无价值的十分钟。”林将军的话时时在耳边响起。我在想,个人的生命只有投入到时代中,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有所做为有所贡献时,个人的生命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
感人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既有《西去列车窗口》的青春浪漫,也有身穿防化服代人约会的爱情小插曲,有戈壁如盘的圆月,有素衣惠质的马兰花,更有苦心劝留的师生情谊、文武兄弟的侠客豪情。
《马兰谣》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是有血有肉有泪,有情有义有爱的,是活生生的。《马兰谣》也可以说是一部共和国的历史,是老一辈人图存图强的壮丽诗篇。
苦干惊天动地事,
甘做隐姓埋名人。
举杯邀月恕儿郎无情无义无孝,
献身国防为祖国尽职尽责尽忠。
——马兰人以此为座右铭。
2019年3月8日
什么是马兰精神呢?
马兰精神是要学习林俊德将军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和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在今后的信访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切实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争创一流,进一步做实群众工作,认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马兰精神代表作品:
作为一名国家话剧院的在编演员,张奕聪与一众实力派演员同台飙戏可谓是十足亮眼。表演过程中,张奕聪情绪饱满,收放有度,将台下的观众自然而然地带入了那个“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故事中。尤其是那句振聋发聩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张奕聪把人物身上的光芒完整地刻画出来,为观众们传递出伟大的马兰精神。
马兰精神感悟
8月前后,跟随部门红色教育的步伐,到马兰体验了“两弹一星”的艰苦历程,自己也从其它方面了解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让我感触颇深,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各部门、各地方、各部队大力协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指战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国家树立了国威,屹立于世界,这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它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看到这些科技人员、指战员、干部和职工所想所做,他们本可以在温暖舒适的家中享受,本可以继续在国外学习深造,但是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毅然来到了这渺无人烟的沙漠,硬是用双手从无到有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在成功的一刹那,所有人都为他们欢呼,他们是开拓者,是英雄。我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挺起国家的脊梁,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凡,用那颗不屈的心将走完了艰苦的历程,让我从心底里由衷的折服,他们的坚持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中,我不仅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思想、新技术,更要继承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
马兰花的力量是_____,马兰花的精神是______!
马兰花的力量是能给勤劳勇敢的人带来幸福。
马兰花的精神是只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希望实现各自的愿望!
马兰精神的介绍
形成的背景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核讹诈。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武力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的战略决策。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在新疆正式组建,因基地选址的戈壁滩上生长着马兰花,又称马兰基地。40多年来,基地官兵以苦为荣,艰苦创业,成功地进行了多次不同方式、不同型号、不同威力的核武器试验,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激励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40多年来,在马兰精神的激励下,试验基地广大官兵“甘做隐姓埋名人,勇干惊天动地业”,屡创核试验事业奇迹,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以“院士群体”、“科技将军”为代表的科技精英和先进典型。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作支撑。大力弘扬马兰精神,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把艰难困苦当作成就事业的磨刀石,甘愿吃苦,勇于创业,在部队这个大舞台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