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常见疾病症状之里寒证
里寒证
名词解释
里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外感寒邪,久病伤阳,过食生冷寒凉。
病机
寒邪内侵脏腑损伤阳气,或脏腑机能减退,阳气虚衰,均不能温煦形体,故形寒肢冷,面色晄白。阴寒内盛,津液不伤,故口淡不渴喜热饮。寒属阴主静,故静而少言。尿清便溏,舌淡苔白润,脉沉迟,均为里寒之征。
常见证型
1、寒滞经脉证
临床表现:畏寒,肢体冷痛、拘急或麻木,肤色紫暗或苍白,舌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通阳止痛。
方剂:乌头汤。
常用腧穴:关元、肾俞、阿是穴、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三阴交。
2、寒滞胃脘证(胃寒证)
临床表现:胃急剧冷痛,喜温,呕吐清水,畏寒肢冷,舌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
方剂:良附丸。
常用腧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
3、寒凝心脉证
临床表现:畏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冷痛增,得温痛减,舌苔白,脉沉迟紧。
治法:行气散寒,通阳宣痹。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乌头赤石脂汤。
常用腧穴:少冲、神门、心俞、膻中、内关。
4、寒滞肝脉证
临床表现:少腹冷痛或阴器收引疼痛,或巅顶疼痛,遇寒痛增,得温痛缓,呕吐清水,畏寒肢冷,苔白,脉弦紧。
治法:暖肝散寒,温阳行气。
方剂:天台乌药散、吴茱萸汤。
常用腧穴: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大敦、内关、阳陵泉。
E/N/D
二、寒性体质的特征及如何调理。
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属于寒性体质者,多形体肥胖,形盛气衰,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多汗,多痰,小便清长,大便多溏,畏寒怕冷,肢冷体凉,喜食热物等。寒性体质的男性易于发生性欲淡漠、性欲低下、阳痿、不射精或精液流而不射、阴冷、阴缩、阴汗、排尿无力或癃闭、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等男科疾病。在调摄上当避免感寒受湿,宜顾护阳气,可服用性温平和之药食如鹿茸、人参、羊肉、牛鞭、枸杞等 寒与凉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程度有所不同。寒性食物有助于清火、解毒,可用来辅助治疗火热病证。凡是面红目赤、狂燥妄动、神昏谵语、颈项强直、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口干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燥、脉数的等实火病症,可以之为原料烹制食用,有助于清火祛病。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凉性或寒性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一般说,各种性质的食物除都具有营养保健功效之外,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 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虚寒体质的调理】 人身脏腑有阴阳之分,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别,「寒性」体质者适合「热补」,如人参、黄耆、熟地等;「虚热」体质者适合「凉补」或「平补」的方式,如百合、麦冬、石斛、沙参等。 一、阴虚体质者,常有口干咽噪,津枯叶液少,手足心热等症状,应多食寒凉滋阴品,如玉竹、西洋参、百合、沙参、石斛、枸杞子、鼈甲等。成方可叁考如六味地黄丸加减、还少丹加减、滋阴大补丸加减…等。 二、属于阳虚体质者,常有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等表现,若在食用寒凉品无疑是雪上加霜,必须食用温热药,如杜仲、狗脊、续断、鹿茸、肉从蓉、菟丝子、益智仁、巴戟天等。成方可参考如桂附地黄丸加减、右归丸加减、龟鹿二仙胶加减..等。 三、若气虚体质者,显现为少气懒言,倦怠乏力,气短,自汗,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脏器下坠等。必须食用如人参、黄耆、党参、黄精等。成方可参考如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六君子汤加减…等。 四、若是属于血虚体质者,多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毛发枯萎易落,手足肌肤麻木,皮肤干燥,面色萎黄苍白,口唇爪甲淡白等,应多食如何首乌、阿胶、熟地、龙眼肉、当归、芍药等。成方可参考如四物汤加减、归脾汤加减。 五、若是属于气血两虚体质者,兼具气虚与血虚的状况,成方可参考如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养荣汤加减…等。 寒性体质最禁忌食寒凉性食物,如罗卜、白菜、空心菜、豆腐、冬瓜、丝瓜、苦瓜、柿子、水梨、番茄、西瓜..等瓜类水果。冰品、饮料也是大忌。
三、我腰膝酸冷,形寒肢冷
你好:从你的描述来看,可能是肾阳虚,中医认为所谓肾阳虚就是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症候。;其表现:面色白,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男子阳萎、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治疗一般以温补肾阳为主可服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四、怎么判断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眼睛干涩、头痛、感冒、发烧、肝气郁结或者是感觉身子虚的情况,也有人以为牙疼、嗓子痛就是虚火,那么事实是否就是这样,结论是不尽然。任何问题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阳虚和阴虚都是一样,虽然都是虚,都需要补,但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判断以对待,因此,判断它们就是很重要的了,我们可以从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入手去判断。
阴虚是中医名词,同阳虚相对,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阴虚者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等。
二、比较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三、女性月经不调。常常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还容易过早进入更年期,长期低热。
阳虚多因阳气虚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主要有以下症状表现:
一、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二、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三、精神不振。由于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就会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四、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五、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就能够区别于阴虚与阳虚的不同之处,但只能粗浅的判断,并不一定准确。而且单纯的阴虚和阳虚,也是很少见的,通常阴虚和阳虚并存,是需要考虑阴阳互补,才可以达到目的。最终确定,也不能仅仅依据这些区别以及症状,还是需要中医脉诊的。
五、气虚和阳虚的区别有哪些,它们有什么联系?
气虚和阳虚的区别,它们有什么联系?
虚弱体质分为很多种类型,气虚体质是其中一种,那么中医所说的气虚是指什么呢?当我们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处于不良的状态时候,体力和精力就会明显降低,就会出现气虚表现。
一般气虚的人多会有语声低微,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或者偏胖,精神不振,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舌淡红,脉虚弱等等症状。
同时气虚的人还很容易患上感冒,平时抵抗力比较弱,病后恢复也会比较缓慢,平时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工作运动后就会出现疲劳乏力的感觉,还容易出大汗(自汗),气虚体质的人肌肉也会比常人松软,形体不够健壮,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
阳虚体质一般主要是指人阳气虚衰的现象,阳虚主要是指心,脾,肾的阳气不足,功能低下,阳气本身就具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那么则阳气不足,从而我们机体功能衰退,容易出现虚寒怕冷的症状。
所以阳虚和气虚所表现出的症状有所不同,阳虚的人手脚心长期冰凉,平时怕冷容易出汗,精神差,嗜睡无力,喜热饮食,容易腹泻,性欲减退等。
那么气虚和阳虚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首先,气虚和阳虚辨证方法不一样。气虚属于气血精液辨证,阳虚属于八纲辨证。
它属于不同的两种辨证方法下的两种证型,我再来举个例子,肾气虚和阳虚,脾虚和气虚,很多中医人士,都会被病人问倒,“我到底是肾气虚,还是阳虚”,“额,主要是肾气虚”。“我到底是脾虚,还是气虚”,“额,都有点吧”。“风热犯肺和气分证区别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中医人士很容易就把辨证学慢慢丢掉了,因为《内经》、《伤寒》、《金匮》、《温病》越看越看,法无常法,就慢慢整合,理解共性了,但是也丢掉基本功了。我问问在座人士,哪位还记得中医辨证有多少方法?我来数一数,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不管你是学伤寒还是学温病的,其中 八纲辨证是整体把握的开始,方法间互有共性和差异,不同的描述其实更是把辨证更加精细化 。
气虚是什么?阳虚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气虚是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以气虚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群。气虚证再根据五脏辨证分为什么?心气虚、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对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肝气虚?
阳虚是以体内阳气亏虚,以畏寒肢冷等以阳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群。前面说了阳虚是八纲辨证,再根据脏腑辨证,再分成什么?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好,有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肝阳虚和肺阳虚?阴脏就没有阳虚吗?肾不是就有阳虚吗?
两者关联这么分,那么就好理解了,举个例子,再细分, 肾阴虚属于物质的耗损,而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表现。
气虚和阳虚区别,就是气虚,气不足,阳虚,阳气不足。
气虚,会导致气短没力气,不想说话,声音低微,疲劳吃饭不香,动不动就出汗,头晕等等症状
阳虚,会导致疲劳乏力,没力气不想说话,怕冷,手足冷,动不动就出汗,面色淡白,小便清长,肚子拉稀等等。
两种虚,有共同的地方,比如不想说话,疲劳,因为他们本质都是气不足,而阳气更多在温暖身体等方面,比如怕冷,手脚冷,容易拉肚子(脾阳气不足)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接近,但是又各有特点。阳虚体质与阳气虚,热量不够,缺乏温煦,胃寒怕冷为主。而气虚体质,虽然有阳虚倾向,但是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低下,尤其是肺脏和脾脏功能较弱。
气虚多表现为呼吸轻浅、语声低微,如果肺气虚的人,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季节变换时很容易感冒。如果是脾气虚就会表现为面色萎黄,口唇色淡,四肢无力肌肉松软,疲倦懒惰。
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还会有夜尿增多、腹泻、性欲减退、性冷淡、下肢肿胀等,这都是肾阳衰弱所致。阳虚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就是上热下寒。这是由于下焦阳气虚弱,根基不牢导致虚阳上浮。表现为肚脐以下阳虚阴盛,如夜尿多、腹泻、腰腿怕冷疼痛。头面部却出现牙疼、口臭、痤疮、烦躁失眠等症状。
气虚和阳虚,虽然都是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衰退和抗病能力的减弱,但是气虚则是指单纯的机能减退,而阳虚则是在气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阳气虚少,所以气虚属于阳虚的范畴,气虚可发展为阳虚,但气虚不一定阳虚。其区别在于:气虚是虚而无寒相,而阳虚则是虚而有寒相。
一定要知道,中医是以"气"为理论基础的!这也是个大前提,也可以说对这个"气"的认知,就是中医的世界观、儒道的世界观,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也可以说这个以"气"为理论基础的世界观,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又绝对不可能离开它们的本质,这也就是我们的经典文化,之所以一直徘徊在这个基础的本质的周围的原因,知其本质,以观变化。
那什么又是"气"呢?其实我们只要先知道"气"的本质作用就好了,后面再循序渐进的深入。那就是,"气"的本质作用是产生"运动"的,因为气可以产生运动的作用,所以它便产生了阴阳之间的周流运动转化。这也是与现代科学最基础的物理作用相一致的。
这里也可以看成,凡是运动的,就是气产生的作用,无论是在阴,在阳。反过来又可以知道,凡是不运动的,就是虚,就是气虚所导致。
然内经有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由此可知,以昼夜论,则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白天为阳,则"太阳"为阳中之阳,"天空"为阳中之阴;而夜晚为阴,则"夜空"为阴中之阴,"星月"为阴中之阳。所以然者,阴阳和,则天道轮回。天道轮回,就是气的作用,也就是阴阳和谐时,产生的运动变化作用。
在阳者,阳有阴承,外有所约束,其气方可以下;在阴者,阴有阳载,内含星星之火,气方可以上。所以气虚者,在阳,在阴,各不相同。
升而不降是为阴火,阴气之虚也;降而不升,是为寒水,阳气之虚也;则在阳者气虚,实为阴气虚。在阴者气虚,实为阳气虚。
综其上者,阴阳实为相和为气,周流运动转化,阴阳不和,则气虚,阴阳变现。(阴阳者,数之可百,推之可千,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所以又有,人身之三阴三阳不应阴阳之说。)
气虚,是中医术语,指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病理变化。中医所指的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的精气、脾胃吸收的食物之气和肺呼吸来的氧气组成。
气虚的症状有:身体虚弱、疲乏无力、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头晕目眩、多汗等。
导致气虚的原因:先天亏损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老年体弱、久病未愈、手术后影响、过度劳累等。
阳虚,是另外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身体阳气亏损、身体机能减退、脏腑衰弱、新陈代谢变慢、免疫力低下、阳气不足的现象。
阳虚的症状:
畏寒怕冷,体表和四肢发凉。阳气不足,身体内环境处于“阴凉寒冷”的状态。
新陈代谢变慢,脾胃功能减弱,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得到充分消化,没办法被机体利用,导致食物穿肠而过,形成恶性循环。
阳虚在舌头部位,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舌头水肿变大,受牙齿挤压出现齿痕。
阳虚的病因:
受遗传因素影响,导致先天不足,天生虚弱。
因过于劳累,导致疲劳过度,身体受到损伤。
情绪波动太大,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伤及脾胃,引起脾胃不合,消化不良。
饮食不规律无节制,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气虚和阳虚,虽然都是虚弱的表现,却有不同。气虚,是指总体的虚衰虚弱,内涵上比阳虚范围更广泛,阳虚是气虚的其中一种。
阳虚直接对应的是阴虚,无论阴虚阳虚,都属于气虚的一部分。
气的病症很多,《黄帝内经 · 素问 · 举痛论》就说过:“百病生于气也”。直接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但是气病临床有不仅仅是气虚、而且还有气郁、气滞、气陷、气逆等证,临床诊疗时必须分清虚实。
什么是气虚
气虚证:
指的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常由于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病因引起。主要表现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活动时症状加重,患者舌苔白,脉虚无力。
作为医生辩证,当以全身机能活动地下为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泽机能旺盛,气衰泽机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损,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卫外功能减弱固而自汗;过度劳累容易耗损元气,所以,活动时症状会加重;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行就会出现舌淡苔白;气虚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因此脉像显示无力沉细。
临床常用方剂以四君子汤居多,也要根据患者体质、具体病情进行辩证用药。
什么是阳虚
阳虚证:
指的是机体阳气亏损,不能制约阴,以至于阴相对旺盛;而阳的温煦、推动、气化能力减退,患者表现出虚寒证候。临床多表现为面色晄白,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蜷卧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水肿、舌质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总的来说,阳气虚衰,对脏腑失去了温煦而导致外寒发生,所以常见到患者畏寒喜暖,形寒肢冷,特别是四肢比较明显。阳气不足,对脏腑温煦不够,人体兴奋性减退,趋于安静,因此可见到神疲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寒之像;同时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津液代谢障碍或者减退,津液停聚形成水湿痰饮,产生水肿病变。
临床治疗常以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等进行辩证调治,可根据具体病症和身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
运营:子良
所谓的虚其实就是不足或缺啥,身体里面缺啥相对来说啥就要稍微稀少些。在中医领域,虚还分为真虚与假虚,真虚的实质是“假实真虚”,意思就是从表面看上去好像没什么毛病,一切正常,甚至还显得格外的精神,例如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偏胖的人相对来说体质都有点偏虚,一般不懂的人都会误以为这样的人身强力壮,干活比较给力,然后食量应该很大……其实不然,刚好相反,这样的人不但干活出不起力,食量也就一般般或不如瘦子。 又比如说大家都听说过的一个“回光返照”这个身体效应,据我所见,这种情况是人快要死了,然后会意外发现其人好像精神好多了,平时吃不下,无法站立现在变得手舞足蹈,大大略略的,好像一切原有的大病都好了,甚至有些还会比原来没有病时还更加精神有力,说话言语方面也很正常……其实这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病者其实已经到达最虚亏的程度了,中医有道:虚者亢,这就是所谓的亢奋,之后很快便会死亡。以上两个例子就是“假实真虚”。 另外一个就是假虚,假虚的实质是“真实假虚”,这种情况下患者其实正气还是比较正常,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系列的比较虚萎的症状,比如说临床常见的病邪盛实,反现虚弱的假象。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而见嘿嘿不语,身寒肢冷,目睛昏花,脉沉伏或沉涩等证。 中医有道人有三宝精气神,三者有相生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阳其实就是阳气的意思,一般指的是肾阳,气虚主要是指体内元气不足,致使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减退而致使的虚弱症候。临床上主要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阳虚的患者是指体内阳气亏损,造成机体失去温养,推动,蒸腾和气化功能的减退,而形成的虚寒症候。临床上主要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喜喝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者大便稀薄,面色苍白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通过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口服中药汤剂全面调理。
气虚的临床表现: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懒言、体倦乏力、自汗、动则尤甚,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
阳虚的临床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萎靡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无力。
综上所述,气虚属于阳虚的范畴,阳虚为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气虚如果不进行调理或治疗,日久下去会发展为阳虚。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
气虚就是人体的元气不足了,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了,造成气虚的主要原因多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
气虚的主要症状:少气懒言、动则出汗、四肢乏力,面色苍白、抵抗力差等!
阳虚就是气虚失治,气虚进一步发展,所以阳虚就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是还有阴损及阳,就是阴虚时间长了也会造成阳虚!
阳虚的主要症状: 首先是畏寒、四肢怕冷、小便清长、嗜睡、易疲劳、精神状态差等!
气虚与阳虚的联系:气虚是阳虚比较轻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所以两个的分界点比较模糊。气和阳都具有温煦作用,气除了有温煦作用,还有推动和固涩作用!阳除了有温煦作用还有气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