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枕部在哪?
后枕部一般来说是指我们头后脑这一区域,也叫做供体区域
毛发移植通常是移植后枕部的头发毛囊,毛囊其实是包围在毛发根部的囊状组织,形象地说它是头发的种子,只有种子先生长逐渐才能长出小苗,头发和这是一样的道理。毛囊是跟随出生来的,并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的毛囊数量都是固定的,毛囊死亡后不能再生。
而植发时来自自体的后枕部毛囊不会产生排异,后枕部的头发毛囊是不受脱发影响的,脱发只影响前额和头顶,所以这部分的毛囊比较健康,移植之后可以长久生存;再有后枕部毛囊又被称为长寿毛囊,将其移植到脱发区域后可以保证终生不脱落。
人体后枕部的毛囊密度比其他部位要密,有2/3都分布在后枕部,后枕部毛囊密度一般是前额部的1.5倍,而且提取毛囊时是使用隐蔽跳跃式提取,相当于从二三十根中提取一根,看起来就像将后枕部头发打薄了一些,视觉上看不出头发数量减少。
扩展资料:
植发需要在后枕部取一条梭形皮瓣,然后将皮下减压缝合,外层连续缝合。伤口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只留下一条细细疤痕隐藏在毛发当中,对原来后枕部毛发的外观并无明显的改变。
其次,毛囊分离:将取下的皮瓣在不破坏毛囊的情况下分成若干小的移植单位又称移植胚,这个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有极高的耐心、细心,否则就会破坏一部分毛囊而给患者造成损失。
最后,毛囊种植:在秃顶的部位做一些显微切口或打孔将移植胚种植入皮肤中,这个过程决定了手术后的外观效果。
由于毛囊的数量是有限的,将有限的毛囊艺术化的分配到头顶以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发际毛囊分布非常重要,否则就算长出头发也不好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植发
二、白鹭枕部是哪里
白鹭枕部是后脑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小白鹭,体长52-68厘米,为中型涉禽,全身体羽颇似大、中白鹭,体形纤瘦,全身白色。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海拔之湖泊、沼泽地带与滩涂地。以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三、世上至今最大的菜花蛇_菜花蛇的知识
菜花蛇学名王锦蛇,又称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相关资料。
目录
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
菜花蛇形态特征
菜花蛇的人工饲养
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
菜花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五步蛇、眼镜蛇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菜花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我国分部的菜花蛇颜色差异和亚种有关,我国分部的菜花蛇亚种有华南亚种、云南亚种、台湾亚种等,每一个亚种花纹都有比较小的变化。菜花蛇【黑眉锦蛇】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由体背中段往后斑纹渐趋隐失,但有4条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中央数行背鳞具弱棱。由于该蛇具有较大药用价值,常被人类捕杀,数量不断锐减。另外黑眉锦蛇现发现共有9个亚种分化。
菜花蛇是一种比较好 饲养 的宠物蛇,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老鼠,很多宠物蛇 爱好 者都喜欢饲养这样的无毒蛇,它们的气味也不是很大,没有大王蛇那样的臭、也没有乌梢蛇那样的骚味,也比较容易饲养,适合各种气候。虽然有点猛,在上手的时候注意就弄疼它们,不让它们紧张,就不会遭到攻击。
<<<
菜花蛇形态特征
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厘米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厘米,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认为是其他蛇种。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类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
菜花蛇的人工饲养
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次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共幼蛇自动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小时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掉起幼蛇的胃口,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幼蛇一旦主动捕食饱餐一顿后,在5天内不需再次投饵,应在第5~7天后开始投饵,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投饵一次。这种投饵频率可至冬眠前的周期不变。但饵料的个体可以逐渐加大,且投饵数量一定要达到幼蛇数量的4~5倍,要定期投放小于幼蛇体的饲料蛇,使其从小养成不残食同类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差不多的,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高一些。幼蛇出壳时正值8~9月份,周围的自然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生长的要求。若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或升温 措施 ;若温度高于35℃或连续数日高于32℃,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因幼蛇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
世上至今最大的菜花蛇相关 文章 :
★ 世上至今最大的菜花蛇
★ 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
★ 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是什么
★ 《草绳》沈从文阅读答案
★ 世界上吐丝价值最大的蚕
★ 世界上最大的王锦蛇
★ 世界上最大王锦蛇有多大
★ 世界上最大最长的蛇有多大
★ 沈从文草绳阅读答案
★ 王锦蛇怎么养王锦蛇的形态特征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四、三索锦蛇的物种简介
三索锦蛇,俗名白花锦蛇(不是百花锦蛇),白花蛇,别名三索线、广蛇(泥广),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背面灰色或黄色,枕部有一黑色横纹,因头侧有三条辐射状黑线纹而得名,体前半段或2-3、4条黑色纵纹,上面一对比较宽,腹面淡褐色。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区,体全长较大者可达两米,以蛙、蜥蜴、鸟、鼠为食。生活于海拔七百米以下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多见于土坡、田基和路边,有时也闯进居民点内。
因其肌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等成份,常作为食物被捕猎,现已被列为濒危动物。
三索锦蛇体背部黄棕色,体前两侧各有2条断续的黑纵带,起始于头部的略后方,消失于体中部,枕部有一块黑斑,从眼部向后及向下有3条放射状黑带。三索锦蛇生活于平原及山区河谷等地带。吃鼠类、鸟类、蜥蜴及蛙类。卵生。激怒时常侧扁其颈部,身体呈S形做迎击姿态。三索锦蛇为无毒蛇,很适合作为宠物蛇。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Reptilia:爬行纲 - Serpentiformes:蛇目 - Colubridae:游蛇科 - Colubrinae:游蛇亚科 -Elaphe:学名:中文名:中文拼音:分类等级:概述:原始属名模式标本产地模式标本保存地国家保护级别不祥CITES公约级别未定IUCN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红皮书等级未定 中国特有是俗名信息广蛇(GuǎngShé)-语言:zh-CN 三索线(SānSuǒXiàn)-语言:zh-CN
五、头发上的枕部位置是在哪里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个枕部就是后脑勺。一般植发就是提取后脑勺的毛囊的。这部分的毛发存在先天优势,被称为“长寿毛囊”,不会受雄激素影响而脱落!
六、幼蛇的人工养殖及开食技巧 幼蛇的人工养殖及开食技巧方法
1、幼蛇饲养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cm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cm,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以为是其他蛇种。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粉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2、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层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适当加入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小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以供幼蛇自行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h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吊起幼蛇的胃口,要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3、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环境湿润、食饵相比北方来说丰富得多,加之幼蛇冬眠也比北方晚许多,故比较适宜散养或半散养。对于采取散养或半散养形式的幼蛇来说,最好采用集中在运动场或固定场所定点、定时投饵的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幼蛇便也习惯了这种方式。尤其是以投喂死食为主,如泥鳅、小杂鱼或鹌鹑蛋等,更应注意投喂地点。届时应彻底清除蛇食后的残余投喂物,以防止腐败变质引发细菌蔓延,直接危及幼蛇的健康。若在采光条件较好的室内散养幼蛇,除做好防逃工作外,还应将幼蛇的窝和洞垒造好,让幼蛇有个既理想又安全的栖息场所。
4、投饵周期幼蛇在第一次主动采食后,5天内不需投饵,应在第5~7天开始采食后的第一次投饵。以后每隔5~6天投饵1次,每次投喂幼蛙或雏鸡之类较大型动物的数量,应为幼蛇数量的1.5~2倍。第一年至冬眠前的投饵量与投饵周期不变,但饵料个体可以逐渐加大。王锦蛇幼蛇喜食小水蛇,投饵数量一般为幼蛇数量的4~7倍。对于以半散养或完全箱养形式饲养的幼蛇来说,亦须采用集中在运动场或固定食盘投饵的方式,如此多次,幼蛇也会习惯这种方式。特别是投喂未开眼的小乳鼠,更应注意投喂地点,并及时清除未食的活鼠和死鼠,以防死鼠腐败变质对蛇场环境造成危害。
5、所需温度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的温度适宜范围基本相差不大,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窄一些。王锦蛇幼蛇出壳时,同其他种类的幼蛇一样,要求周围的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南北地域辽阔,同期温度差异较大。因此,在幼蛇出壳时,若环境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和升温措施;而环境温度若高于35℃或连续数日于32℃时,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一般来说,王锦蛇幼蛇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6、所需湿度一般来说,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30%~50%,对于幼蛇来说较为适宜。当幼蛇进入蜕皮阶段,对环境湿度的需求要高一些,应保持在50%~70%。若湿度过低,不利于幼蛇蜕皮,而往往由于蜕不下皮而死亡。解决的方法是:在蛇箱周围、蛇房内或蛇场内间接喷水,便能满足幼蛇蜕皮时所需的湿度要求。在高密度养殖的状态下,采用喷雾增湿的方法更为适宜。但无论何种状况,湿度都不宜过大,一般不能超过759/6。短时间的高湿对幼蛇没有大影响,若时间久了,幼蛇易患霉斑病。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幼蛇易患上肺炎,因此要加强通风,保持饲养场地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