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腿带儿,抿裆裤散文
【扎腿带儿】
扎腿带儿就是在脚脖子处裤脚外面用长条布缠绕的布带扎腿带儿的习俗是从旧社会延续下来的。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年代时,农村中仍有很多的老年人还在扎这种腿带儿。腿带儿长有2尺左右,宽约2寸,颜色多为黑色、深蓝色和灰色。那时农村中的供销社就常年有卖这种腿带儿的,也有人为了省下一点钱,用做衣服时剩余下来的布条自家缝制的。
那时的老年人把扎腿带儿当成一种穿着打扮,尤其他们出门儿串亲时,大多都要扎上一副颜色比较好的新腿带儿,并要认真、仔细地扎好。他们当时那种心理,似乎有几分像如今的人们戴领带似的,只是扎的位子不同罢了。
当然那时的老年人扎腿带儿不光是为了穿着打扮,还有个主要的原因是,那时的老年人穿的裤子大多数是自家手针做的,不仅样式单一,而且全都做得比较宽松,这样利于干活儿时得劲儿,但肥大的裤脚在走路或是干活儿时却又不太灵便,就只好扎上了腿带儿,一扎上了腿带儿人也就显得利索、精神了许多,再有冬天扎上了腿带儿后,能很好地起到了防风保暖作用,不然宽松的裤脚处很容易进风,所以那时扎腿带儿的老年人,在冬天时尤其要很注意认真地扎好腿带儿。
现如今人们穿的里外的裤子,从布料到款式都已多样化,而且各种各样的裤子全都有卖现成的,已经没人穿自家手针做的肥大、宽松的裤子了,即便是那些年曾经扎过腿带儿现在仍健在的老年人,也跟上了时代的步法,全都敞开了紧身、瘦小的裤脚儿。
当年的那副腿带儿,早已经被飞速的历史车轮卷走得无影无终了!
【抿裆裤】
抿裆裤就是整个裤腰部分是个筒形,前边和左右边没有开口儿。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时,我们这仍有很多人穿这样自家手针做的抿裆裤。
我小时候就穿过这样的抿裆裤。穿这样的抿裆裤时,先要用双手把裤腰部分紧紧地围在腰上,接着把裤腰宽松多余的一部分紧叠在正裆前,也就是把裤腰宽松多余的那部分用双手往正裆前一抿的意思,很可能就因这一动作人们才给这样的裤子叫了抿裆裤,抿好后用裤带在裤腰处把裤子系紧。
穿这样的裤子,最不好看的地方是叠在正裆前那部分,因这一叠正裆前就有一条凸起的部分,显得窝窝囊囊的。要是穿这样的单裤时还算可以,可要是冬天穿棉裤,这样叠在正裆前的那条凸起的部分就显得更显眼了。好在那时的人们穿这样的裤子的人们很多,人们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再有那时各家的孩子们多,且全家人都穿自家手针做的衣服,做那样的抿裆裤一是省事,二是因这样的裤字裤腰处没有开口,冬天穿能少进风保暖,加上那时的人们也顾不上穿衣好看不好了,冬天能让孩子们有条棉裤穿,棉花不露在外面就不错了,当然那时不光是孩子们穿这样的抿裆裤。
后来渐渐的穿这样抿裆裤的人少了,人们开始穿上了裤腰部位、正裆前面有条前开口儿的.裤子了,人们给这样的裤子叫制服裤子。记得那些年穿这样的制服的裤子是不分男女的,再后来女人开始穿上了在胯骨一侧有开口儿的旁开口的裤子了,这就在穿裤子上分出了男女。
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时,人们不仅穿的抿裆裤非常不好看,那时人们穿衣服的颜色也非常枯燥,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蓝色和灰色,俗称那时的老三色。当然文革期间增加的那种绿色是不能不说的,而且那种绿色盛行了好长时间,那期间青年人如谁能有一身绿色的军装穿上,那就是特时髦的服装!尤其是如谁能穿上绿色的军装已洗成了白色,要是男青年最好再戴个军帽,那就是既有军人的风采又有艰苦朴素作风的最领先时代、最时尚、最让年轻人羡慕得了不得的服装了!那时的男青年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是晚上在露天场地看电影时戴军帽要十分的加小心,稍一不注意军帽就叫人猛地抢跑了,那时因抢军帽打架的事时常发生。
但那时人们穿的服装样式仍很少,即便是女青年也很少见她们在街上穿长裙子的,更别说穿超短裙了。那时她们平时穿的上衣全是比较宽松的长袖的上服,就是在炎热的夏天她们有时穿半截袖稍薄一些的上衣时,也要把胸部勒得扁平,不敢把胸部曲线显露出来,至于前露胸、后露背的短小的上衣或是背心,她们就是在自家在家人面前也不敢穿!
现如今,人们当年穿抿裆裤连同那老三色的年代早已经过去,历史终于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现在人们穿的服装已是无拘无束、花枝招展!
二、二战 美军 腿带
二战时期的“伞兵腿袋”,由英国士兵发明,英国伞兵用于把多余的弹药等物装到“腿袋”里面。
通过一个快速释放的结构绑在伞兵的腿上,且由一根20英尺的绳子连到降落伞上,当降落伞打开时,“腿袋”的重量落到伞兵身上,伞兵放开“腿袋”,让它落到绳子的底端,这样“腿袋”比人先落到地上。理论上说,伞兵会正好落到腿袋的上面,就不会在寻找装备上面浪费时间。
美国士兵借鉴“英国伞兵腿袋”,把“腿袋”用于存放行军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