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土特产有哪些

河南周口土特产有哪些

周口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东临安徽省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河南周口土特产,欢迎大家阅读。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誉中原的风味名吃,用料为上等猪肘,辅以特制名贵材料和独特制作工序,特点“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被誉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驰名中原因主料精选上等猪肘,加上首先诞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故名曰:“太康肘子”。2011年“宋记牌“-“太康肘子”“梅菜扣肉”“宋记酱猪蹄”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太康咸牛肉

太康咸牛肉是以本地黄牛宰杀后的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佐料腌制而成。宰杀时血要放净,以保证肉色鲜红;剥皮时要细心,以保持肉块完整。

黄花菜

黄花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针花、黄花草、七星菜、安神菜。主要分布于东北东部地区,喜生于干燥的山坡、荒地、干草甸子、田边路旁。具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美称。它的胡萝卜素的含量不亚于胡萝卜,肉质肥大,花味清香,营养价值很高,是著名的碱性食品。

酱蒲菜

酱蒲菜,是淮阳县酱菜厂独家生产的调味食品。蒲子属多年水生植物,生长在沼泽地带。蒲叶呈扁片状,宽1-1.5厘米,高2-3米,露出水面,色泽青绿,可制各种编制品。根茎生长在水下或淤泥深处,直径2-4厘米。淮阳城湖淤泥深厚,土质肥沃,蒲菜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根茎剥去外皮,呈银状,生吃脆甜无丝,味美可口;熟吃久煮发脆,鲜嫩芳香;酱制别具风味,更为独特。据《淮阳县志》记载,孔子于前489年到陈州(今淮阳城)时,在陈绝粮饥饿难当,其学生子路下城湖拔了几根蒲子,剥去根茎的外皮。试尝之后脆甜可口,于是仲尼师徒饥腹得饱。袁世凯的堂侄袁寿山久居淮阳,爱吃蒲菜。给袁寿山做饭的厨师为了投其所好,让他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蒲菜,便将剥好的蒲菜腌制在甜面酱内。数月后吃着脆甜,酱香浓郁,酯香纯厚,别具风格。后来美馥斋、四美斋等几家酱菜作坊也按上法腌制酱制,于是广大群众也吃上了酱蒲菜。该产品1984年荣获省同行业优质产品称号,多年来畅销不衰,实为老少皆宜,馈赠佳品。

泥泥狗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

草帽虎、怪狮、驮子斑鸠、龟、蟒、蛇、狗、熊、蟾蜍、晰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淮阳"泥泥狗"》精选200余种"泥泥狗"作品,系统地反映了这一颇具原始风格的民间艺术。

鹿邑草帽

鹿邑草帽是河南省鹿邑县传统特产。相传始由南唐董侍卫的女儿董月英掐制,后经群众不断改进,使这一工艺制品在民间流传下来。据《清明上河图》知北宋时草帽已很普遍。清光绪《鹿邑县志圹物产”里也有详细记载。草帽辫又叫“麦秸辫”,是农民掐制的手工编制晶;草帽由草帽辫缉制鹿邑草帽而成,产品有黄白两种。群众总结草帽的优点与功能是:草质柔软,造型美观;人称“活草”,不折不断;坚固耐用,携带方便;遮阳挡雨,‘又当扇扇;坐在地上,可代坐垫。

孔集烧鸡

孔集烧鸡是名扬海内的名优食品。因其原产地在鹿邑县西孔集,故称孔集烧鸡。曾在第十六届周口美食大赛上获得金牌小吃;烧鸡配料讲究,工艺精细;活鸡宰杀,去杂凉晒,入油烹炸;加十数种佐料,“老汤”、明火焖煮而成。以其滑酥肉烂,烂而不胎,肥而不腻,色鲜味美,醇浓厚,温中益血、补精添髓、促进发育、延缓衰老而闻名于世。

现鹿邑县孔集乡更改为淮阳县孔集乡,但大家还都是称呼鹿邑孔集烧鸡。

辛集麻花

辛集麻花是鹿邑县辛集镇的特产。辛集麻花,全麻油制作,颜色桔红,通体晶透,入口酥脆而不腻,清新爽口,老少咸宜。

辛集麻花,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至今己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产于河南省鹿邑县的辛集镇、唐集镇和柘城县的安平镇(原属鹿邑),以辛集最好,故得名。其形如鸡爪,故又名“鸡爪麻花”。传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庭,享誉海内外。

辛集麻花代代单传,做工业精细,工艺考究,用小磨香油和精制高强粉(传统石磨加工而成)。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优质原料,生产麻花,以优良的品质,远销国内十几省市。被海省,地,市评为历届名优传统小吃。

邱集烧饼

邱集烧饼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市邱集乡的特产。鹿邑邱集烧饼,上等小麦粉烧制而成,香酥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风味独特,可谓“豫东一绝”!

鹿邑妈糊

鹿邑妈糊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的特色小吃。鹿邑妈糊以地产黄豆、小米,浸泡膨胀后磨碎为沫,取汁煮成。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香甜爽口,不亚乳汁,故名妈(俗指奶水)糊。

;

周口特色美食

周口特色美食

大周口也有其独特的美食,这种美食,已经是我们的饮食文化。绝非只是在三餐之间填饱肚子,追求不饿肚子的层次。吃过这些特色美食,不代表“会吃”,快来一起看看吧。

逍遥胡辣汤

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干煸盘龙鳝

干煸盘龙鳝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鳝鱼必须选择天然生黄鳝,颜色呈黑褐色,辣椒以红色为宜。做法要经过泡、烫、炸、煸炒等工序。

槐山羊肉

槐山羊肉是河南周口沈丘县的特产。沈丘县槐山羊为中国著名山羊良种,因其板皮质量优良、为汉口路板皮“王牌”而驰名中外。其主要产于黄淮平原上的沈丘县槐店镇

留福水晶肘子

沈丘留福的特产水晶肘子其肘子: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带皮烹制,肥而不腻。该特产数年前就被沈丘县志记载,闻名当地数百里。沈丘留福水晶肘子肉瓷实、皮薄肉嫩,营养也特别丰富。辅料的选用也非常精细,产地固定。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买来的肘子要经过水泡、去毛、剔骨、焯胚、码锅、酱制、出锅、浇汁等数道工序,历时6个多小时。

孔集烧鸡

孔集烧鸡,是名扬海内的名优食品。因其原产地在鹿邑县西孔集,故称孔集烧鸡。孔集烧鸡历史悠久,费独特气味特点是色泽鲜亮,黄中透红,肉烂而筋脆,肥而不腻,清香诱人。嫩鸡骨头可吃,老鸡骨肉分离,而且盛夏苍蝇不叮,存放数日不坏,并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药理功效。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并逐步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传统名优食品。

固墙热豆腐

固墙热豆腐在点制过程中不用石膏,全用清浆,豆腐精细、鲜嫩、松软,浇上特制的`辣椒汁(主要原料有辣椒、香油、精盐、味精、香椿叶、焦花生、焦芝麻、生姜等),美味可口。

吕潭鱼香

吕潭鱼香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吕潭乡的特色美食。吕潭鱼香在扶沟颇有盛名,做出的鱼,见菜不见鱼,清香不油腻,具有滋阴壮阳、温身祛寒之功效。

固墙手擀面

固墙手擀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遇水不散,出水不粘,温润凉爽。观其形如玉带临风;察其色若飞雪鳞鳞;品其味似玉兰入口;可谓面中极品!倘若用一细白瓷碗盛之,配以番茄鸡蛋,蒜泥黄瓜,佐以凉啤,美极!爽极!享此美味,此乐何极!

试量狗肉

试量狗肉是鹿邑的风味特产,正宗产地在鹿邑县城西25公里试量集。试量狗肉以其悠久的历史、纯正的味道以及补血益气、驱寒温中等药理作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试量狗肉发端于西汉末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关德功烧鸡

关德功烧鸡,又称"关记烧鸡",是周口市传统风味食品。关记烧鸡是清代光绪年间,由关德功祖父关洪斌创制的,早在清末民初已誉满周口、漯河一带。关记烧鸡距今已相传三代历时108年。关德功烧鸡的制作经验是注重培养老汤,配料讲究,加工精细。关记烧鸡造型美观,色佳味美,美口不腻。不论热凉只要提着鸡腿一抖,即可骨肉分离。以独特风味令人倾倒,不仅是佐酒助兴与节日馈赠之佳品,而且是招待来宾与举办婚宴的佳肴,与道口、孔集烧鸡齐名,为河南省三大名烧鸡之一。

郸城左家油旋饼

说起左家油旋饼,

慈禧太后曾吃中,

清末时期传郸城,

香酥可口一层层。

邓城猪蹄

邓城叶氏猪蹄是商水县邓城的特色食品。始于三国时期,后经历朝历代。经久不衰。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叶氏猪蹄称为贡品,进入皇室,叶氏祖先几代在清宫王府为厨,借鉴其他菜系使猪蹄成品锦上添花。其外观色泽鲜润,新鲜带筋,味道肉香醇厚,筋皮脆,爽口不腻。

鹿邑妈糊

鹿邑妈糊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市的特色小吃。鹿邑妈糊以地产黄豆、小米,浸泡膨胀后磨碎为沫,取汁煮成。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香甜爽口,不亚乳汁,故名妈(俗指奶水)糊。鹿邑妈糊为国内独有,是鹿邑地区以黄豆、小米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糊类食品。饮时佐以咸面黄豆。饮后碗净如洗者如上品,如不净则必有玉米掺入,其味不佳。旧时城内以陈家妈糊为上。

沈丘千层豆腐

沈丘千层豆腐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特产。沈丘千层豆腐洁白如玉,吃到口中,淡甜适中,软似蛋糕,营养价值颇高,又可多样吃法,是比较普及的大众菜。

沈丘县槐店镇颍河北岸的千层豆腐远近闻名,其中尤以五代传人、75岁的李尊贤所做“千层豆腐”别具风味,被视为当地传统名产,深受人们的青睐。

王家五香羊头

王家五香羊头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特色美食。其肉质细嫩、滑润、爽口、颜色鲜亮,食用时香味扑鼻,细烂无异味,肉肥而不腥腻,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滋补壮身之药理功效。王家五香羊头是由回族穆斯林王勤义先生在祖辈百年煮制羊头的基础上,聚传统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研制出华夏独一无二的火焖羊头奇特配方。

冯塘耿氏熏鸡

冯塘耿氏熏鸡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塘乡的特色美食。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皮脆骨酥、软烂鲜嫩、油而不腻、咸淡可口,有清淡的腊肉香味,并有健脾保健之作用。冯塘耿氏熏鸡历史悠久,源于清代,由宫廷传入民间。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誉中原的风味名吃,用料为上等猪肘,辅以特制名贵材料和独特制作工序,特点“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被誉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驰名中原。

孔集卤鸡

一百多年前由太康县麦糠屯姓何名豆的传入孔集。首继人孔昭灼,传孔宪体,孔宪来;孔宪来传孔庆连、孔庆贵。孔庆连苦心孤诣,卤艺尤精,使孔集卤鸡驰名海外。孔庆连绰号“麻大娘”,故孔集卤鸡以称“麻大娘卤鸡”。配料讲究,工艺精细;活鸡宰杀,去杂凉晒,入油烹炸;加十数种佐料,“老汤”、明火焖煮而成。以其滑酥肉烂,烂而不胎,肥而不腻,色鲜味美,醇浓厚,温中益血、补精添髓、促进发育、延缓衰老而闻名于世。

太康咸牛肉

产于河南太康。太康咸牛肉是以本地黄牛宰杀后的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佐料腌制而成。宰杀时血要放净,以保证肉色鲜红;剥皮时要细心,以保持肉块完整。皮剥下后,要把整个牛体卸开,一般每头牛卸10块。也就是前腿两块,脖头两块,肋条两块,腰窝两块,后腿两块,全部卸下来后,要用清水洗净,晾透,而后下缸。下缸时,放一层肉,撒一层盐。盐与肉之比为1:20,并且盐里最好加少量的火硝,这样能使盐往肉里渍得快。缸装满后,每天翻摔两次。以使牛肉色鲜透明,过盐快而均匀,连续翻摔十几天后,盐水全部浸渍到牛肉块内,把两块牛肋挑出来盖在上面,何时煮何时捞。如果不煮,千万不要再翻动,如果一翻动,肉色由红变绿,味道就不好了,但最好的时机是头年农历10月到来的正月。煮时,一般用老汤。要滚锅下肉,冷水下肉易中毒。下肉时,肉面朝下,肉泡在水中不能露出水面。花椒、大茴、良姜、豆蔻、白芪、鹿桂等佐料要装在小布袋内,与牛肉一起下锅,先用大火烧,逐步变小火。一小时翻一次,五个小时后肉可煮烂,再翻一次停火。焖两个小时,待肉汤降到50℃时,把汤里的油盛出来,而后捞肉块即可。它以红色透明、肉烂味鲜而闻名于世。

烧蒲菜

烧蒲菜是淮阳独有的名菜,被列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城湖特产蒲子下端的嫩蕊为原料,加配佐料烧制而成。烧蒲菜可单独烧制,也可与肉、鱼、蛋拼合烧制。种类有虾仁烧蒲菜、蛋黄烧蒲菜、鱼片烧蒲菜等。

沈丘槐店咸牛肉

槐店牛肉香又烂,清代相传三百年,色泽朱红味不膻,咸淡适宜吃不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周口人,了解周口特色美食,让你成为饭桌上侃侃而谈的人。

;

妈糊最正宗做法

鹿邑妈糊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市的特色小吃。鹿邑妈糊以地产黄豆、小米,浸泡膨胀后磨碎为沫,取汁煮成。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香甜爽口,不亚乳汁,故名妈(俗指奶水)糊。 鹿邑妈糊为国内独有,是鹿邑地区以黄豆、小米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糊类食品。饮时佐以咸面黄豆。饮后碗净如洗者如上品,如不净则必有玉米掺入,其味不佳。旧时城内以陈家妈糊为上。

妈糊是什么?

有一种地方特色美食很特色:其色乳白,看着似果冻,口感如麻糊。它像鲜嫩的豆腐脑,但较其糊口;它似浓香的芝麻糊,但较其滑嫩;它如面粥(面疙瘩),但较其浓香。它就是河南鹿邑独具特色的美食——妈糊。

关于妈糊的渊源,传说有一年,苦县(鹿邑古称苦县)遭了灾,先淹后旱,庄稼减产,甚至绝收。就在这时,县城里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腰里带个药葫芦(也可能是酒葫芦),手里拿根赶牛鞭子。走到十字路口,他胳膊一挥“嗄”一鞭炸响,口中念念有词:“喝稀别吃干,多活几十天。”

有的人很留意,这个白胡子老头说的有道理:已经有灾了,不能再按正常年景过日子。于是,大家就把谷子去掉皮,加上黄豆一泡,泡成后再磨上一推成了稀糊涂,再放在锅里一煮,每人喝上一两碗,再吃些野菜、榆树皮之类的东西就能抗饥。

一传十,十传百,都猜是老子点化大家。人们纷纷把黄豆、大米泡好,兑一块放在石磨上推。再把磨出来的豆米汁,放在锅里煮熟了当饭吃。这粥糊看着很黏稠,但喝到嘴里却不糊嘴。由于其香甜爽口,充饥、解馋,且不亚乳汁,当地人都叫它妈(奶水)糊。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人们就把这妈糊,当作了家常小吃。为了提升其色香味、增加人们的食欲,在食用时,人们不仅把大米换做了小米,还特地在盛入碗中的妈糊上面,撒上少许面黄豆,最终达到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效果。

那妈糊入口滑溜,味道浓香。食用起来不仅不粘嘴、不沾勺,连装盛它的饭碗也干净如洗(如果留下痕迹,那就是里面掺了玉米之类的别的东西)哩。

鹿邑特色美食——妈糊很特色、很好吃。饥饿时能够先喝上一碗这妈糊,那真是既止渴又充饥,既熨腹又暖胃,既好吃又解馋啊!

有《鹿邑小吃》妈糊的做法吗?

做法如下:

材料:洋葱1颗,苹果1颗,蕃茄1颗,腰果60公克,原味优格100㏄,沙拉油60㏄,蒜末15公克,姜末15公克,印度咖哩粉50公克,盐5公克,蜂蜜30㏄。

步骤:

1.洋葱去皮切碎末;苹果去皮切细条备用。

2.腰果洗净沥干、蕃茄去蒂切粗丁,再与原味优格一起放入果汁机中打成泥状备用。

3.热锅,加入沙拉油,再放入洋葱末炒至深褐色,再加入苹果条拌炒至柔软,续加入蒜末、姜末炒香,再加入作法2充份拌炒均匀至所有材料软化。

4.最后加入咖哩粉与盐拌炒均匀,加入蜂蜜拌匀即可。

妈糊为河南鹿邑县独有特色食品。饮后碗净如洗者如上品,如不净则必有玉米掺入,其味不佳。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香甜爽口,不亚乳汁,故名妈(俗指奶水)糊。饮时佐以咸面黄豆。

河南的糊子怎么吃啊?

如果说胡辣汤是郑州人早餐的最爱,

那还有一种美食

对于鹿邑人来说一天不吃都想的慌,

它就是妈糊。

妈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独有特色食品,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香甜爽口,不亚乳汁,故名妈糊。

传说,妈糊是道教始祖老子在家乡的发明创造,流传至今,全河南省也只有在鹿邑县才能找到妈糊的踪影。对鹿邑人来说,早餐喝妈糊是一种只有他们才有的特殊习惯。

饮后碗净如洗者如上品,如不净则必有玉米掺入,其味不佳。

黄豆和小米是妈糊仅有的两种原材料,经过严格的精挑细选磨制而成的。

豆子要洗净泡透,泡豆也是一门学问,泡过了,做出来的妈糊寡淡无味;泡轻了,磨的豆末粗细不匀。

适当时间的浸泡,黄豆变得膨胀。

取黄豆磨碎后的黄豆汁,经过滤布让黄豆汁更加细腻。

多次过滤后,大豆浆中的营养成分被提炼出来。此时还需要借助高温的作用,使豆浆中的能量再一次充分释放。

小米,另外一种重要的食材,它将对妈糊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

淘洗后的小米不能有糠皮,以免粥发苦。将泡好的小米、大豆,分别用石磨磨浆。然后,加水过箩沉淀澄清,滤去上面的清浆,如此几遍,直到面浆汁干净为止。

留下小米浆沉淀过后的粘稠部分,搅拌均匀。

待至锅内的大豆浆烧开至80度,迅速倒入,大豆浆与小米浆相遇,食物的结构和性质迅速发生变化。

等到大火再次烧开,妈糊就将成型,锅边冒出的白烟正是标志。

盛上一碗热热乎乎的妈糊,再撒上一把腌制过的黄豆,点上一笼包子或两根油条,甭提有多惬意。

妈糊营养成分不亚于乳汁,仅用妈糊就可以把一个新出生的婴儿养大,这是妈糊名字的由来,也正是妈糊,成为鹿邑人引以为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