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个月的雅称有哪些

古人对十二个月的雅称:一月首阳,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梅月,五月蒲月,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首阳是一月的别称。中国民间农历一月又称正月。《礼记,月令》称一月为“孟春之月”。是月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民间根据花期,时令,天干地支等,还有好多好多个别称。比如柳月;献春,初春,肇春;开岁,芳岁,华岁;端月,征月,新正,初阳;等等。

杏月是二月的雅称。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四月:别称是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被称为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六月:被称为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被称为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被称为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农历八月。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九月:被称为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十月:被称为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十一月:被称为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葭月是农历十一月的美称,因为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十二月:被称为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二、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别称分别是什么

1、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

2、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

3、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

4、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

5、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

6、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7、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8、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9、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10、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11、十一月:冬月、建子、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12、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扩展资料: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月份

三、十一月又叫什么月?

位于十月和十二月之间农历十一月称作冬月。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成语:寒冬腊月,即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袭”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岁首”“元旦”)已是由来已久,后来“冬至大如年”的由来原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冬至节曾是年节已逐渐被淡忘。

节气

1、立冬

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

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北方人大多在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2、小雪

公历每年11月22日-23日之间,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四、每个月的别称是什么?类似农历11月叫“冬月”,农历12月叫“腊月”。

1.正月(一月):端月、元月、隅月、始春

2.二月:杏月、花月、如月、仲春、绀香

3.三月:桃月、桐月、莺时、阳春、暮春、季春

4.四月:阴月、梅月、槐序、孟夏

5.五月:榴月、毒月、天中、郁蒸

6.六月:荷月、荔月、溽暑、季夏

7.七月:兰月、巧月、瓜月、相月、孟秋、首秋

8.八月:桂月、壮月、仲秋、南宫、仲商

9.九月:菊月、玄月、季秋、晚秋

10.十月:良月、阳月、子春、孟冬

11.十一月:冬月、葭月、辜月、仲冬

12.十二月:腊月、涂月、嘉平、季冬、冰月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冬月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寒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由于它和农业生产紧密的联系,所以从二月到九月差不多都用植物来表示。

如惊蛰二月节,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为惊蛰。天气回暖,蛰伏中的昆虫相继苏醒。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莺鸣叫、鸟高飞。春雷是这节常见的自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五、十二月又叫做什么月?

十二月又叫做腊月。

不管是阳历还是我们中国的农历,一年都是由十二个月组成的,在阳历中的月份都是从一到十二月这么叫,但是在农历中关于月份的叫法是很多的,比如农历十二月,又叫做“腊月”和“蜡月”,除去这两个其他的叫法,古人们还给十二月取了非常多的别称。

简介

十二月雅称:丑月、涂月、大吕、暮冬、梅月、暮岁、岁杪、冰月、严月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秦朝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为冰月、严月。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冬月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十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