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里有哪些物质溶于水吸热,那些物质溶于水放热?
初中化学中溶于水:
吸热的主要有:硝酸盐、铵盐(以及部分亚硝酸盐)
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物溶于水也放热。
放热的原因是与水分子结合成更稳定的物质要放出热量,或者直接与水反应放热。吸热的原因是解离要吸收热量。物质溶解时,解离吸热量小于水合放热量,则总的下来为放热。反之为吸热。
因此,浓硫酸,碱金属氢氧化物溶于水放热,是水合热。与氧化钙反应是放热反应。铵盐,因为要与水发生水解,水解反应吸热,所以铵盐溶解时吸热。
扩展资料:
注: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不一定吸热。它可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物体的内能,比如:太空中的流星与大气剧烈摩擦,温度升高,但没有吸热。
化学中的吸热反应大致包括两类:
(1)大多数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反应,例:CO2+C==高温==2CO;
(2)大多数分解反应,例:2H2O2==MnO2==2H2O+O2↑。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制取氧气的一个反应:2KClO3==MnO2、△==2KCl+3O2↑,它虽然是分解反应,但却是一个典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热
二、溶解的物质哪些放热,哪些吸热?
放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生石灰(液体:浓硫酸)
吸热的:铵盐和硝酸盐
基本不变的:nacl
物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物质溶解,一方面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它们本身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离开溶质;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溶解过程只是单纯的扩散,就应该全是吸热的,为什么还有的放热呢?原来,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如果溶剂是水,就生成水合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因此,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
一个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离开固体(液体)表面扩散到溶剂中去,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
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并放出热量,这是化学过程。
这两个过程对不同的溶质来说,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并不相等,当吸热多于放热,例如硝酸钾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结合的不稳定,吸收的热量比放出的热量多,就表现为吸热。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就降低,反之,当放热多于吸热,例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生成了相互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就表现为放热,所以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一种物质溶解在水里,究竟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溶解过程中两种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用q放代表溶质微粒扩散所吸收的热量,用q吸代表溶质微粒水合时放出的热量。若:
q吸>q放
溶液温度下降;
q吸<q放
溶液温度升高;
q吸≈q放
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溶质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可以用仪器测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