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二、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三民主义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不支持三民主义者的,他们认为三民主义基本上是东抄西凑,自相矛盾,思想极度混乱的产物。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组成。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利益要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民族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国对应政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平均地权对应社会革命,是孙中山考察欧美各国社会弊病,提出的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的方案。但是,旧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在政治革命上并不彻底,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国也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权力,有因人设法之嫌。平均地权也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没有保护工人的利益,故而群众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后来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华民国也名存实亡
三、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