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又叫什么节 鬼节俗称什么节
导读:鬼节又叫什么节?鬼节俗称什么节呢?鬼节在我国仅仅是一个叫法,其实很多节日都是鬼节,各个鬼节的过法都不一样,最出名的鬼节当属七月十五中元节,大家定会把中元节不能做的22件事看个仔细,生怕触犯了其中一样或者几样禁忌事项,接下来和我一起去了解鬼节吧。
鬼节又叫什么节
1、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或者是“七月半”。在民间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2、清明节
每年的4月4或5或6日是我国的清明节。清明节也被称为“鬼节”,和中元节的区别在于二者祭祀的对象不一样。清明节祭奠的亡者是自己的祖先亲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游魂野鬼,在河边烧纸、放河灯等等,超度这些无人祭奠的亡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3、祭祖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的“祭祖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所以这天也被称为“寒衣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鬼节俗称什么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关于鬼节的由来,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中元节不能做的22件事:
1、不宜游泳,相传跳水死的好兄弟倘若有冤屈的鬼魂,因为无法转世轮回会找替身俗称抓交替。
2、不宜看屋龄30年以上老房,相传往生者祖灵,会在鬼月回来以前居住过的住家徘徊,倘若你八字较轻容易冲煞感冒。
3、避免半夜到医院,相传往生者死前较多记忆在医院,倘若家里没有恭奉祖先的后代,祖灵回不了家容易徘徊流连在医院。
4、避免傍晚到庙旁边走动,相传众多枉死的好兄弟,因为找不到地方申冤会找庙宇神明协助,于是庙宇周围会有较多好兄弟,因此一般宫庙不办事。
5、鬼月不可直呼“好兄弟”为“鬼”。
6、鬼月夜晚不宜晒衣服,相传好兄弟找不到地方去会依附在潮溼衣服里。
7、鬼月不宜持咒,相传鬼月持咒容易招来更多好兄弟来听经,倘若你所持的为具有驱邪功效咒语,容意伤害到好兄弟。
8、半夜不宜大吼大叫,如果你鬼月大吼大叫,容易惊吓到好兄弟,招致睡眠品质变差。
9、鬼月不宜随意拍打前方人的肩膀,相传鬼月拍打前方人的肩膀会吓到人,导致前方人魂魄不稳,易招好兄弟入侵导致失神。
10、鬼月晚上不宜吹口哨,因为吹口哨音频叫趋于阴间频率,比较容易招换来好兄弟。
11、鬼月半夜不宜点檀香或薰香,因为香气袅袅会吸引好兄弟前来环绕。
12、鬼月切莫拜阴庙,鬼月的阴庙会显得更阴,因为鬼月拜阴庙八字太轻者容易撞鬼。
13、鬼月不宜在山间、空旷地拍照,近期相机画素越来越清晰,容易在鬼月补捉到好兄弟的影子。
14、鬼月不宜一直说“死”者个字,以免惹怒好兄弟。
15、鬼月不宜玩试胆大会,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喜爱在鬼月刻意玩试胆大会、碟仙、笔仙,当心请神容易送神难。
16、鬼月半夜时切莫拨打13个7或0,以免接通的是往生者。
17、鬼月半夜看鬼片,当心好兄弟陪你一起看。
18、鬼月参加中元普渡切莫骂脏话,当心好兄弟在吃饭时,你不小心惹怒他们那就不好了。
19、鬼月到旅馆时,要记得放包艾草粉或鼠尾草能帮助你一夜好眠。
20、鬼月动刀,尽量选择白天对身体较好。
21、鬼月搬家入厝尽量挑选正中午对运势较好。
22、鬼月娶亲尽量避免傍晚放鞭炮,以免夫妻失合。
鬼节又叫什么节 中元节介绍
1、鬼节又称为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2、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3、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4、“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5、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鬼节叫什么节
中国有众多的传统节日,每种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对于“鬼节”,可谓带着众多的神话色彩,普遍认为中国的鬼节有三个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实际上上巳节与下元节也应当算中国的“鬼节”之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个节日逐渐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上巳节为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所以也俗称三月三,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互赠香草。最早记载上巳的文献为《周礼》,其中可以看到上巳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起初是用于祭祀的节日,演变至汉朝以后成了宴会游玩的活动,宋朝开始逐渐衰微,传至目前只有个别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上巳节的传统风俗,且每个民族的上巳节风俗习性都不太一样。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位于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距今已发展了两千五百多年,唐朝时期正式作为一个节日而出现,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列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吸收了众多节日的习俗,如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上巳节的祓禊踏青等,融合成主题为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的一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名称来源与气候相关,清明节前后正是气温回暖的时刻,是为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清明还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中元节
中元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佛教当中称为盂兰盆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中元节的核心就是“祀鬼”,除了祭祀之外,还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甚至有些民族在祭祀的时间还不允许去别家串门。传言这一天是地官诞辰,地府会在这一天放出全部鬼魂,让鬼魂可以回家接受儿孙的祭祀。中元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核心是“孝”,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文化。

寒衣节
寒衣节位于农历的十月初一,又称冥阴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几日,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天祭祀祖先称为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在周朝时期,天子需要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对于寒衣节的由来,民间有众多传说,其一是先秦天子及大臣们为战亡的将士门送寒衣,焚烧冥衣等物品,一直流传下来称为节日;其二是朱元璋称帝之时,为顺应天时,举行“授衣”仪式;其三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值得一提的是,寒衣节焚冥衣冥币等都需要焚烧干净,否则亡者便不能接收使用,生者对亡者的哀思重来未停止过。

下元节
下元节是农历的十月十五,是个祭祀祖先的日子。这个时间,正直收获的季节,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些食物放在门外“斋天”。这个节日的形成与道教有一定的联系,道家三官之一的水官便是在这一天接受民众的祭祀,为人解厄。同时在这个时候,民众还会准备丰富的菜肴祭祀祖先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