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马舍有哪些作品?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喜剧作家生于巴黎钟表匠家庭。20岁发明钟表零件,任皇家钟表师进宫服务。后为公主们的鉴琴教师,同时经商致富,跻身上流社会和金融界。

受启蒙运动影响,自称伏尔泰、狄德罗的学生。1767年写出第一部戏剧《欧也妮》。1770年上演《两个朋友》。因涉讼,1773年发表4部《备忘录》为自己辩护,揭露法庭黑幕,引起反响。1775年上演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写理发师费加罗帮助少女罗丝娜摆脱监护人而与阿勒维华伯爵成婚的故事。1778年《费加罗的婚姻》上演,讲述阿勒维华伯爵企图破坏费加罗的婚事,占有他的未婚妻苏珊娜,最终失败的故事。演出获得成功,但被禁止公演。他诉诸舆论,终于在1784年使之得以公演。

1787年上演歌剧《达拉尔》。1792年完成费加罗三部曲的第3部《有罪的母亲》,写阿勒维华伯爵以人道主义精神原谅了不贞的妻子,旨在劝导仁慈、宽容等美德。

二、费加罗三部曲,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

  包括《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法国喜剧。作者博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aumarchais),法国喜剧作家。生于巴黎钟表匠家庭,曾受狄德罗的影响。1767年写出剧本《欧也妮》,1770年剧本《两个朋友》在巴黎公演,1773—1774年发表《备忘录》4篇,抨击封建王朝司法机关的黑暗。也是有这很大的艺术特色

  《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是一出5幕喜剧。1772年写成,1775年演出。这出戏写阿勒玛维华伯爵爱上了霸尔多洛医生的养女罗丝娜,而霸尔多洛是个好色的老头,企图把少女据为己有。后来伯爵得到他原来的仆人、现在作理发师的费加罗的帮助,终于战胜了霸尔多洛,同罗丝娜结了婚。剧本围绕这场爱情斗争,批判了封建意识,肯定了爱情自由的思想,表现了一定的启蒙主义精神。

 《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5幕喜剧。1778年写成,1784年在法兰西喜剧院首次公演。剧中阿勒玛维华伯爵是一个淫邪堕落的人物,他与罗丝娜结婚后喜新厌旧,当费加罗即将与伯爵夫人的使女苏姗娜结婚时,他企图秘密恢复初夜权,破坏费加罗的婚姻。他的阴谋遭到费加罗的反抗,苏姗娜也坚决抵制。最后,终于使伯爵的阴谋失败,当众出丑,喜剧在费加罗婚礼的狂欢中结束。费加罗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第三等级的基本特征,费加罗的胜利意味着第三等级的胜利,反映法国大革命前夕人民群众的乐观情绪。

三、18世纪法国著名的喜剧家是?他的著名作品是“费加罗三部曲”中的 ?和?

“费加罗三部曲”是由18时间法国著名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hais,1731-1799)所作。这三部分别是:《塞维亚的理发师》(1772)、《费加罗的婚礼》(1778)、《有罪的母亲》(1792)。

四、博马舍三部曲是什么

法国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包括《赛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

五、博马舍的三部曲指的是哪三部戏剧?

博马舍以他著名的戏剧三部曲享誉后世,即《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费加罗的婚礼》(写于1778年,演出于1784年)和《有罪的母亲》(1792),三部曲中都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戏剧人物——费加罗。费加罗是个出身阜微,却头脑聪明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他都不向命运屈服,而靠臂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生活打开一条通路。他的身上显示着“第三等级”的精神力量和处事原则。在艺术上,这个人物是欧洲人非常熟悉的喜剧中仆人形象的延续和发展。

《费加罗的婚礼》剧照《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的代表作,由于这两部剧作情节引入入胜,戏剧人物十分生动,故后来被著名音乐家罗西尼和莫扎特作为素材,改编成为脍炙人口的歌剧。

政治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写费加罗辞去了阿勒玛维瓦伯爵的仆人职务,来到巴多洛大夫家中,当上了药剂师兼理发师。巴多洛有一位养女,名叫罗希娜,正处在豆蔻年华。巴多洛垂涎于她的美貌,想把养女罗希娜变成自己的妻子。可是罗希娜并不爱巴多洛,她的心中悄悄爱上了阿勒玛维瓦伯爵。巴多洛心有不甘,便以监护人的身份,阻挠这对有情人相互接近。费加罗在伯爵和巴多洛两个主人之间巧妙周旋,运用自己的计谋,导演了一幕幕有趣的喜剧,使得束手无策的伯爵不得不听从他的调遣,按照他的指挥棒行事。尽管作为仆人的费加罗仍不免要遭受打击和屈辱,但他却以自身的足智多谋反衬出伯爵和巴多洛的愚蠢可笑。最后,正是在费加罗的帮助下,伯爵与罗希娜冲破了巴多洛的防范,喜结良缘。

在这部喜剧之中,费加罗的言行已经呈现了反抗现实的政治内容,这在博马舍的另一部喜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表现得愈加充分。费加罗的婚礼在情节上是《塞维勒的理发师》的延续,它写费加罗在促成了伯爵与罗希娜的美满婚姻之后,又来到伯爵家中做事,他和伯爵夫人的贴身女仆苏珊娜真诚相爱,并准备结婚。可是,此时的伯爵却对夫人失去了旧日情感,却对夫人的女仆、漂亮的苏珊娜心怀鬼胎,他妄图借着恢复贵族对女仆行使“初夜权”的名义,趁机占有苏珊娜,并破坏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一心要想步入婚姻的圣殿,可是却面临着许多困难。伯爵家的女管家,原本是巴多洛的情妇,他们生有一子,不幸被强盗掠去。女管家想要巴多洛娶她,希望落空后,竟然打起了费加罗的主意,因为费加罗欠了她的钱,她便告上法庭,让他还钱并娶她为妻。苏珊娜为了帮助费加罗,决定从伯爵手中骗取婚礼费,以做偿债之资。她假意应允伯爵的无耻要求,答应与他约会。

在法庭上,费加罗与女管家进行辩论,费加罗谈起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正是女管家与巴多洛的儿子,他们母子相认。这使伯爵让费加罗脱离苏珊娜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伯爵喜新厌旧之后,他的一个侍从却对伯爵夫人心生爱慕,并蠢蠢欲动。这使伯爵本人大为恼火。但这不足以唤起他对夫人的热情,他的心思全在苏珊娜身上。为了让伯爵这个朝三暮四的混世魔王当众出丑,伯爵夫人决定与苏珊娜换装,假扮成苏珊娜的样子去赴伯爵的约会。伯爵不知有诈,盛赞“苏珊娜”(实际上是自己的夫人)的美貌,对着她发泄着感情的狂潮,并赏赐她丰厚的婚礼费;费加罗不知有假,以为苏珊娜竟然背叛他勾引伯爵,为了实施报复,他竟然向“伯爵夫人”(实际上是苏珊娜)大献殷勤,表白爱情。结果自然是应了一句老话:“歪打正着”。真相大白之后,伯爵十分惭愧,而伯爵夫人则把约会时伯爵送给“苏珊娜”的礼物,转赠给它真正的主人。费加罗战胜了好色的伯爵,欢天喜地地举行婚礼。

剧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尽管是一对出身卑微的下人,但他们却拥有可贵的人格和自己的尊严,当伯爵以金钱和权势对他们实行压迫时,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其对抗,不仅拿了伯爵的钱,而且戏耍了他一番,在哄然大笑中,解构了贵族阶级的特权。嘲笑了他们不可一世而有愚蠢透顶的嘴脸。以小人物费加罗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上新生力量的崛起。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既流露着“第三等级”的欢快的笑声,也表现着贵族阶级行将败亡的趋势。剧中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多有抨击,因此,有人将其看成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但在当时,由于这个戏写得十分幽默有趣,剧中人物鲜明生动,许多特权阶级的人们也被剧情打动。因此,当国王路易十六对这个剧下了禁演令后,他们甚至向国王请愿,为它的重新上演而欢呼,有人还披挂上场,乐意扮演剧中人物。路易十六敏锐的鼻子,已经嗅到了剧中的革命气息,他的这种直觉,被后来的社会现实所证实。据说,拿破仑曾经说过,法国大革命的行动,是从1781年《费加罗的婚礼》上演开始的。

博马舍的两部代表作,均由法兰西喜剧院首演。剧院中被称为”小莫里哀”的演员卜瑞维尔(1721—1799)扮演了费加罗,另一位著名演员莫莱(1734—1802)扮演了伯爵。法兰西喜剧院在度过了大革命的艰难时期之后,其社会地位更加巩固。

六、《费加罗的婚礼》作者是谁?

《费加罗的婚礼》作者是博马舍。

博马舍(1732-1799)18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出身钟表匠家庭。1753年以钟表师的身份入宫廷服务,1757年改名博马舍,并加上贵族标志“德”。1767年写出他的第一个剧本《欧也妮》,1770年写出《两个朋友》。1778年写成了《费加罗的婚礼》,于1784年公演,成为法国戏剧史上的重大事件。

内容简介

《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创作于1778年。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费加罗的婚礼》为法国和欧洲戏剧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经验,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天才的作品,法国舞台上独一无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