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油与搪瓷杯
这是一篇不清真的文字
许久以前,家里厨房灶边,总有一只不起眼的杯子,搪瓷制成,上书着数字180,是父亲读书时的编号。
大约记事起,这杯子就一直呆在那里。纵使油盐酱醋各自的瓶瓶罐罐换了一遍又一遍,这搪瓷杯始终稳坐中央。而这杯中之物,使用也并不频繁。也许一周也不曾起来盖来,然而总归有它的用处。
那年月肉食尚不能每日都有,寻常仍以蔬菜为要。倘有客至,自然不能怠慢,一二件荤菜必不可少。其余蔬菜炒制时,就有了杯中之物的用处。稍稍取猪油炸锅,炒一盘白菜,也颇显主人用心。待到客人走后第二天清晨,取出锅中剩饭,又可以再取猪油炒制,这一餐早饭也显得备增香气了。
这猪油炒饭我是不能消受的,不知何故,总有油腻不能下咽的感觉,用土话说叫淖住了。其实非但猪油,但凡稍浓一些的牛羊汤鸡汤,我都有本能的反胃,至于长辈奉为佳肴的肥肉,更是避之不及。直到十四五岁才逐渐适应,能够吃下高脂肪食物,不知道诸位小伙伴有没有类似经历?
至于炼猪油,恐怕也是久远的记忆了。自家所炼猪油,不过是为了弥补平日没有肉可吃时的油脂。而如今,想要每天食肉早已不难,炼猪油就纯粹多此一举啦。
再说这搪瓷杯,如今各类超市瓷器不锈钢器皿玲琅满目,但这搪瓷具恐怕难寻踪迹。倒是早年间的搪瓷脸盆二三十年依然经久不坏。搪瓷说来也不复杂,就是在金属件外面涂一层瓷釉,这样使得搪瓷件有诸多优势。比如,相比于金属件,搪瓷家没有上锈和腐蚀问题,铁锅炒菜很快就会烂底,铝锅做饭最终铝被人吃掉了,搪瓷就耐用的多,也安全的多。相比于陶瓷具,搪瓷由于有金属做底子,耐摔耐碰,更便于运输携带和使用。于是,再图画劳动最光荣之类的标语标志,自然也就成了社会主义的一个符号。
社会主义的搪瓷是要区别与资本主义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妖艳贱瓷的,于是我们把资本主义的瓷叫做资瓷。古人说的好,问你资瓷不资瓷?我是资瓷的。
改革开放以后,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乡村建筑也追求洋气,用起了罗马柱,铺起了资瓷砖。而带有浓厚公家色彩的搪瓷具逐渐消亡,不锈钢工艺的发展,陶瓷制品的广泛应用,挤掉了搪瓷品的国内市场。于是,厂家逐渐转向出口,把搪瓷改头换面,去海外与资瓷一争高下。
猪油与搪瓷杯,是物质不丰富年代的普遍记忆,人们追求发展何富裕过程中的历史符号。尽管今天也许用的不多了,但我们仍然怀念它们。是他们见证了这个国家筚路蓝缕,是它们帮助这个国家一步步成长,是他们至今仍在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来的地方。
你问我资瓷不资瓷?我是搪瓷的。
二、一把子资瓷什么意思
一堆勺子。一把子资瓷是上海方言意思是一堆勺子,类似的方言还有笑不动(上海话发音:笑伐动);空麻袋背米(上海话发音:空木代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