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区别 开斋节起源

1、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2、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3、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穆斯林过开斋节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二、开斋节又叫什么节

开斋节又叫古邦节、肉孜节、宰牲节。开斋节是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为“尔德·费图尔”,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伊斯兰教徒在莱麦丹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开斋节的由来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伊斯兰历9月)都会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一次沉思默祷时,穆罕默德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伊斯兰历每年9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还有一个解释是,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的滋味,警戒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勤俭节约,省出钱来周济穷人,多做善事。

开斋节的习俗

在这一日,伊斯兰教徒身穿节日的盛装,参加节日会礼,相互拜访,共同感赞真主的恩典和慈悯,庆祝顺利完成一年一度的第二大主命——斋戒与斋月结束。

开斋节是我国哪些民族的节日

开斋节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通过封斋,培养了伊斯兰教徒们吃苦、勤俭、帮助穷人的好品质。

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的区别 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有哪些区别

1、开斋节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忠孝节。

2、开斋节是某宗教的珍贵日子,时间是伊斯教历的十月初。而古尔邦节是每年的12月10日。

四、开斋节又叫什么节?人们怎样庆祝古邦节?

开斋节又叫古邦节,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

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

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扩展资料:

炸油香

开斋节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馓子、烹调佳肴、宴请宾客等。这种风俗,追根溯源,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在一次战斗胜利后,凯旋归来时,穆斯林们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到家做客;

可穆罕默德圣人没有到富人家赴宴,却到了一位非常贫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没有美味佳肴招待穆罕默德圣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喷喷的“油香”让其品尝,穆罕默德圣人高兴的用右手撕了一块吃了,其余的分给了围观的小孩。

从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时用右手撕开吃的习惯。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青年男女还特意选择开斋节期间举行结婚典礼,使自己的婚礼再增添些节日的喜庆。

五、开斋节是什么意思 开斋节的意思

1、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Ruzi)。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后,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

2、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忙食一物。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交纳开斋捐。施舍,或扶助贫困,或交予清真寺。举行会礼。是日上午,穆斯林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者过多时可移在广场或郊野举行。穆斯林会礼毕互相握手,共诵赞圣词,并互致问候。除以上主要仪式外,穆斯林还要宴会亲友宾客,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节日食品。有的穆斯林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赐福和佑护全家平安;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将开斋节视为盛大节日,称之为“大尔德”(即大节日)。新疆地区的各民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并称此节为“小尔德”(即小节日)。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

六、开斋节,宰牲节的介绍…

开斋节与宰生节同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开斋节亦称"尔德节",该教规定穆斯林在伊斯兰教教历九月斋戒一月,在斋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并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如未见月,则继续斋戒一天,第二天开斋.在节日里,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向穷人发放"开斋捐".中国新疆地区称之为"肉孜节".

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举行,也是朝觐者在麦加活动的最后一天.相传易卜拉欣圣人受安拉的启示,命他宰杀儿子易司马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又命以羊代替.伊斯兰教继承古阿拉伯人这一习俗,规定该日为"宰牲节".穆斯林每逢此日沐浴盛装,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牛羊互相馈赠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