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洎牧以谗诛翻译

“洎牧以谗住诛”翻译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洵的作品《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全文抓住一个“势”字,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笔,高谈阔论、说短论长,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

六国论的创作背景:《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六国论》的艺术特点: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在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二、“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如何翻译?

被动句.意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邯郸就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洎:等到.

以:介词,因为.

为:动词,成为.

三、洎牧以谗诛翻译是什么?

洎牧以谗诛翻译是: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出处:《六国论》【作者】苏洵 【朝代】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白话释义: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创作背景:

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本文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四、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求详细翻译,逐字逐句,最好能注明特殊用法和句式以及考点,麻烦各位了2.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害,邯郸成为秦国的郡城。

注:洎:等到;牧:李牧;以:因为;谗:(奸臣的)谗言;诛:被杀;邯郸:赵国的国都;为:成为;郡:郡城,这里是指成了秦国的郡城,即被秦国所灭。

句式:被动句

这样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