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唯一的四川籍状元,殿试时写了什么让他考上状元?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创建到清朝晚期结束,经历了长达1300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选举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科举制度在百姓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因为能够通过考试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人都是国家栋梁。
古代的家庭里如果出现了一位状元,那个人便是整个家族的光荣和骄傲,不过状元毕竟是凤毛麟角,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状元加起来也不到500人。
正因为状元等级的人才很稀缺,所以大家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状元身上,因此历史上流传了很多有关各大状元的奇闻轶事。基于这个原因骆成骧作为清朝时期四川地区的唯一一位状元,他的经历更让人惊叹。
骆成骧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光绪年间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当时的光绪皇帝虽然是清朝的统治者,但也只是名义上,而真正的掌权人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虽然看起来比较懦弱,但是他还是心怀抱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清朝完成改革。
可是凭借光绪皇帝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够,为了能够得到更多支持,光绪皇帝想了一些方法来拉拢人才。其中,科举考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毕竟在殿试时,皇帝会亲自监考,能够通过皇帝的考查获得第一名的人也是人中龙凤。骆成骧就是在光绪皇帝寻找人才的时期出现的,而他的经历以及知识正好是光绪皇帝所需要的人才。
骆成骧并不是他的原名,他原本出生在一个李姓家庭,他母亲在他年幼时期病逝,他的父亲因为没有能力便将其送给了一位姓骆的商人,自此改名为骆成骧。那位骆姓商人因为经营不错,赚了一些钱,骆成骧因此能够上学读书。
而骆成骧天生喜爱读书,非常有天分,所以他的养父便请了专人教他。骆成骧没有浪费养父的一番心意,他勤奋好学,取得了好成绩。
1893年,骆成骧28岁,他在四川举办的乡试中考取了第三名。在这之后的第二年,骆成骧又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可惜的是在北京参加会试时,骆成骧发挥的并不好,最终名落孙山。
因为北京距离他的家乡路途遥远,而骆成骧也并不甘心最后这个成绩,所以他就留在了北京继续学习。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的他生活并不如意,还是依靠着朋友的接济他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两年之后,清朝政府再次举行会试,这一次骆成骧把握住了机会,中了进士。
成为进士之后,骆成骧获得了参加殿试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见光绪皇帝。当时的光绪皇帝已经意识到只依靠“之乎者也”并不能够挽救国家,所以他提出以“时局策论”为考核标准来选拔人才。这对骆成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他孤身在北京的这两年间,不仅深入了学习儒家经典,而且还亲身感受了北京的政治变动,同时感受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以及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
相比较其他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考生来说,骆成骧显然更有优势。他在书写答案的时候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答卷。不过,在他将要交卷之时,抬头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略有忧愁的光绪皇帝,于是再次提笔,在试卷的末尾写上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八个字。
这次殿试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对光绪皇帝来说,这是一次能够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大清命运的机会。因为光绪皇帝在政治上的决策始终受制于慈禧太后,所以他想借助于这次考试建立自己的势力,希望找到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改革的忠臣。
基于这个目的,当光绪皇帝看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八个字时,心中顿时感触颇多,最终喜极而泣。光绪皇帝没有想到他真的找到了如此忠心的学子,随即便钦点他为“状元”。
骆成骧在做官之后,没有辜负光绪皇帝的期望,一生为官清廉,忠心不二,可惜清朝灭亡已成定局,骆成骧也没能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民国建立之后,骆成骧还被邀请担任临时议会的议长,威望极高,这得益于他“以廉政为先、以百姓为先”的为官理念。1926年,骆成骧病逝,百姓们自发为其悼念,可见其备受百姓爱戴。
二、四川古代历史上的状元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考中状元的,从公元622年起,至公元1904年止,四川籍共出了20个状元,其中唐代6人,五代2人,宋代9人,元明清代各1人。列举如下:
1、范崇凯:四川内江人,唐玄宗开元四年丙辰;
2、尹枢:四川阆中人,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
3、尹极:四川阆中人,唐宪宗元和八年癸巳;
4、李远:四川云阳人,唐文宗大和三年己酉;
5、李余:四川成都人,唐文宗大和七年癸丑;
6、张曙:四川巴中人,唐昭宗龙纪元年;
7、王归朴:四川简阳人,后唐庄宗同光四年丙戌;
8、苏易简:四川中江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庚辰;
8、陈尧叟:四川阆中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己丑;
9、陈尧咨:四川阆中人,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
10、浦信:就校门口那里,宋仁宗庆历年,
三、清朝状元各省分布
八旗三人:满州麻勒吉(顺治壬辰)、满洲图尔宸(顺治乙未)、蒙古崇绮(同治乙丑)。
直隶四人:安州陈德华(雍正甲辰)、南皮张之万(道光丁未)、宛平陈冕 (光绪癸未)、肃宁刘春霖(光绪甲辰)。
江苏四十九人:武进吕宫(顺治丁亥)、无锡邹忠倚(顺治壬辰)、常熟孙 承恩(顺治戊戌)、昆山徐元文(顺治己亥)、溧阳马世俊(顺治辛丑)、吴县 缪肜(康熙丁未)、长洲韩英(康熙癸丑)、长洲彭定求(康熙丙辰)、长洲归 允肃(康熙己未)、长洲陆肯堂(康熙乙丑)、金山戴有祺(康熙辛未)、上元 胡任舆(康熙甲戌)、徐州李蟠(康熙丁丑)、长洲汪绎(康熙庚辰)、宝应王 式丹(康熙癸未)、无锡王云锦(康熙丙戌)、武进赵熊诏(康熙己丑)、长洲 王世琛(康熙壬辰)、嘉定王敬铭(康熙癸巳)、昆山徐陶璋(康熙乙未)、常熟汪应铨(康熙戊戌)、金坛于振(雍正癸卯)、长洲彭启丰(雍正丁未)、仪 徵陈谈(雍正癸丑)、金坛于敏中(乾隆丁巳)、武进钱维城(乾隆乙丑)、江 宁秦大士(乾隆壬申)、阳湖庄培因(乾隆甲戌)、镇洋毕沅(乾隆庚辰)、嘉 定秦大成(乾隆癸未)、吴县张书勋(乾隆丙戌)、元和陈初哲(乾隆己丑)、 长洲钱(乾隆辛丑)、通州胡长龄(乾隆己酉)、吴县石韫玉(乾隆庚戌)、 吴县潘世恩(乾隆癸丑)、金匮顾皋(嘉庆辛酉)、元和吴廷琛(嘉庆壬戌)、 吴县吴信中(嘉庆戊辰)、吴县吴钟骏(道光壬辰)、丹徒李承霖(道光庚子)、 太仓陆增祥(道光庚戌)、常熟翁同龢(咸丰丙辰)、嘉定徐甫阝(同治壬戌)、 常熟翁曾源(同治癸亥)、吴县洪钧(同治戊辰)、元和陆润庠(同治甲戌)、 江宁黄思永(光绪庚辰)、通州张謇(光绪甲午)。
安徽九人:休宁黄轩(乾隆辛卯)、歙县金榜(乾隆壬辰)、休宁吴锡龄 (乾隆乙未)、太湖赵文楷(嘉庆丙辰)、歙县洪莹(嘉庆己巳)、桐城龙汝言 (嘉庆甲戌)、天长戴兰芬(道光壬午)、太湖李振钧(道光己丑)、寿州孙家 鼐(咸丰己未)。
江西三人:大庾戴衢亨(乾隆戊戌)、彭泽汪鸣相(道光癸巳)、永丰刘绎 (道光乙未)。
浙江二十人:鄞县史大成(顺治乙未)、归安严我斯(康熙甲辰)、德清葵 启亻尊(康熙庚戌)、德清蔡升元(康熙壬戌)、秀水沈廷文(康熙戊辰)、钱 塘周澍(雍正庚戌)、仁和金德瑛(乾隆丙辰)、仁和金甡(乾隆壬戌)、会稽 梁国治(乾隆戊辰)、仁和吴鸿(乾隆辛未)、嘉善蔡以台(乾隆丁丑)、秀水 汪如洋(乾隆庚子)、会稽茹棻(乾隆甲辰)、山阴史致光(乾隆丁未)、归安 王以衔(乾隆乙卯)、归安姚文田(嘉庆己未)、海盐朱昌颐(道光丙戌)、乌 程钮福保(道光戊戌)、鄞县章鋆(咸丰壬子)、仁和钟骏声(咸丰庚申)。
福建三人:侯官林鸿年(道光丙申)、闽县王仁堪(光绪丁丑)、晋江吴鲁 (光绪庚寅)。
湖北三人:黄冈刘子壮(顺治己丑)、天门蒋立镛(嘉庆辛未)、蕲水陈沆 (嘉庆己卯)。
湖南二人:衡山彭浚(嘉庆乙丑)、茶陵萧锦忠(道光乙巳)。河南一人:固始吴其凌(嘉庆丁丑)。
山东六人:聊城傅以渐(顺治丙戌)、东昌邓钟岳(康熙辛丑)、济宁孙毓 氵桂(道光甲辰)、济宁孙如仅(咸丰癸丑)、潍县曹鸿勋(光绪丙子)、潍县 王寿彭(光绪癸卯)。
陕西一人:韩城王杰(乾隆辛巳)。
四川一人:资州骆成骧(光绪乙未)。
广东三人:番禺庄有恭(乾隆己未)、吴川林召棠(道光癸未)、顺德梁耀 枢(同治辛未)。
广西四人:临桂陈继昌(嘉庆庚辰)、临桂龙启翰(道光辛丑)、临桂张建 勋(光绪己丑)、临桂刘福姚(光绪壬辰)。
贵州二人:贵阳赵以炯(光绪丙戌)、麻哈夏同龢(光绪戊戌)。
四、大清时期四川中江有文科状元没
没有,整个清朝四川就出了一个状元,骆成骧,字公嘨,资中人
五、此人在殿试时在考卷中写了8个字,为何被光绪帝钦点为状元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指科举考试被录取为进士。对于古代男人来说,比娶老婆还要令人欣喜重要的事情应该就是科举高中了。科举可以说是古时寻常百姓踏入仕途扬名立万报效祖国的唯一路径,很多人十年寒窗苦读不过就是为了一朝高中,能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并不是容易的事,能在众多进士中拔尖考中状元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清朝的骆成骧却仅凭一句话就被光绪帝钦点为状元,成了清朝四川省唯一的状元。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明朝发扬光大,清朝延用前朝制度,有所变动但改变不大。清朝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清朝时要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资格首先要参加童试,童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入学考试,通过童试的人就是秀才,只有考取了秀才才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通过乡试后便是举人,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而会试则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只有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才可应考,会试录取三百名贡生可以参加殿试,殿试取中就是进士,也就是我们说的金榜题名,进士中的第一名就是状元。
除却科举这样严格的选拔制度,单说进京赶考在没有飞机火车的古代,对于那些贡生就是件很大的挑战,长途跋涉不说,途中万一碰见聂小倩也是件挺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古人能够走进金銮殿参加殿试实属不易,可是骆成骧不但走进了金銮殿,他还仅凭一句话就让光绪帝钦点他当了状元。
骆成骧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句话让饱受慈禧太后欺压在朝政上几乎没有一个心腹的光绪帝深受感动,毕竟这么多年,能真心拿光绪当主子的屈指可数,肯为光绪舍命的就更寥寥无几了。就这样,原本排名第十的骆成骧被提拔为第一,成了状元,也是清朝唯一的四川籍状元。
骆成骧没有辜负光绪帝的厚望,他虽然没有在光绪帝极力主张的维新运动中发挥什么作用,但是他清廉自守,日后凭借自己的才学教书育人,积极创办学堂,被梁启超打趣“状元公教书有瘾”。他思想先进,并不因陈守旧。辛亥革命时感念光绪的知遇之恩虽不反对革命但也不参与,武昌起义之后也当真因为“主子受辱”时想要已死明志,幸被拦下。许是一心要为光绪帝报仇,所以在在反对袁世凯时骆成骧积极参与,立下“再造民国”之功。他虽为文状元出身,却也能在晚年提出“强国强种”体育思想。这样一位思想开通又识时务不趋炎附势有感恩之心的人在当时实属可贵。
科举制度已废除多年,像骆成骧这样幸运高中的人并不多,但是人之所以能迎来幸运之神的眷顾,也皆是在这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若不是有真才实学,骆成骧即便被钦点成状元也不会名垂青史,所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等来自己的小幸运之前,还是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它降临的时候稳稳的接住它。
科举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大制度,其影响巨大。中国自隋唐至明清实行开科取士1300多年间,四川所出状元屈指可数。资中似乎得天独厚,竟出了两名状元。一名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辛未科状元赵逵,另一名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末代状元骆成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