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常见的蛇有哪些品种?

农村常见的蛇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赤链蛇: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是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俄罗斯的有毒蛇。在中国分布的为赤链蛇指名亚种。该亚种成体全长约1米左右,体背黑褐色与红色相间。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眶后有一黑纹向后达第7枚上唇鳞。

背鳞平滑,或体后段的中央少数几行微棱,身上散发腐鱼腥臭味。别名红四十八节、红长虫、红斑蛇、红花子、燥地火链等。

2、虎斑游蛇:

虎斑颈槽蛇,游蛇科,颈槽蛇属。俗称为野鸡脖子等。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体长约0.8米左右。体重一般为200~400克。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

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虎斑颈槽蛇是我国学术界广泛争议的一种蛇类,由于性格温顺,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是无毒性的蛇类,其实它是微毒蛇。

3、红脖颈槽蛇:

红脖颈槽蛇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野鸡项、红脖游蛇、扁脖子,属后毒牙类毒蛇。体型中等大小,全长约77-95厘米。头背草绿色,上唇鳞色稍浅,部分鳞沟黑色;头腹面污白色。躯干及尾背面草绿色,颈区及体前段鳞片间皮肤腥红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

头颈区分明显,颈及体前段背正中两行鳞片并列,个别无颈槽;眼较大,瞳孔圆形。上颔齿23-25枚,最后2枚骤然增大,与其前方齿列间有一间隙。

4、白条锦蛇:

白条锦蛇,别名枕纹锦蛇、麻蛇。中国北方分布广泛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捕杀小鸟、蜥蜴及小型鼠类为食。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5、双斑锦蛇:

双斑锦蛇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体长700--1200毫米。背灰褐色,有深色哑铃状的横斑纹,体测的斑纹与背部的斑纹交错排列,头背有成对的黑色纹,眼后又一黑带直到口角。生活于山区丘陵地带,捕食蜥蜴、壁虎和鼠,卵生。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的广大地区。

二、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农村十大毒蛇:短尾蝮蛇,赤链蛇,银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原矛头蝮蛇,乌梢蛇,眼镜蛇,虎斑颈槽蛇,双斑锦蛇。

1、短尾蝮蛇

它是一种血液循环毒蛇,致命性不高,一般只要及时地就医,都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2、赤链蛇

赤链蛇的毒液毒性很弱。只要不是对蛇毒严重过敏的人,被其咬伤后,基本不会有什么危险。

3、银环蛇

它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被咬伤后有1~6个小时的毒发事件。

4、尖吻蝮蛇

它们的毒液主要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其里面所含的溶血毒素。

5、竹叶青蛇

它们的毒液量很少,它们的性格颇为古怪,常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发起进攻。

6、原矛头蝮蛇

它们的毒液毒性和五步蛇极为相似,其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浙江、广东、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等地区。

7、乌梢蛇

其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河南、湖北、重庆、甘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8、眼镜蛇

它们的毒液是混合毒液,其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重庆、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海南、湖北、江西等地区。

9、虎斑颈槽蛇

它们的毒液毒素,主要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但是毒液量很少。

10、双斑锦蛇

双斑锦蛇本身性格就极其的好,一般不会出现攻击人的行为。

三、农村十大毒蛇一旦被咬伤会死吗

不会,被蛇咬了之后,尽量保持冷静,切忌慌张奔跑,不然血液循环会加速,蛇毒经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也会加速。被咬伤部位应限制活动。

四、南方农村常见的毒蛇有哪些 南方农村常见的毒蛇介绍

1、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2、眼镜王蛇,英文名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此类蛇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其平均体长为3.6–4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寿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毒性极强。

3、舟山眼镜蛇:中华眼镜蛇(学名: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属大型蛇类,由于常呈眼镜状,故被称做为眼镜蛇。5-6月份产卵,每次9-25枚,孵化期1.5-2个月。

五、农村里有哪些蛇是毒蛇

1、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颈细,具颊窝,头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头背有一深蝮蛇色"∧"形斑,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鼻间鳞宽短,排成⊥形;眶前鳞2,眶后鳞2(3),眶璨来新月形,颞鳞2+4(3);上唇鳞2-1-4(2-1-3、3-1-4)式。背鳞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鳞137-173,肛鳞完整;尾下鳞29-54对,少数为单行。头背具对称的大鳞片,眼前有颊窝,体背有两纵行圆斑。

2、尖吻蝮,栖息地:尖吻蝮主要栖息在海拔400-700米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也在茶园、农田、柴堆内活动,能上树,也能进入人房。冬季多在树根形成的天然洞或旧鼠洞中越冬。

3、菜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jerdonii)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

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多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16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六、农村十大毒蛇

农村十大毒蛇:银环蛇、尖吻蝮、眼镜王蛇、原矛头蝮、圆斑蝰、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金环蛇、白唇竹叶青、舟山眼镜蛇。

1、银环蛇

银环蛇是中国毒性最强的毒蛇,危险性极高,银环蛇咬人时从不发出警告。它的毒液专门破坏神经系统,被咬后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感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没什么大碍。

2、尖吻蝮

尖吻蝮就是床说中的五步蛇。它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该蛇种个体较大,咬伤的情形较为严重,其排毒量非常大,那死亡率也就不言而喻了,非常的高。

3、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蛇毒为混合毒,以神经毒为主。眼镜王蛇,性情凶猛,反应极其敏捷,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的排毒量非常大,眼镜王蛇蛇咬能迅速致人于死地,伤者可在30分钟内死亡,致死率大约为60%。

4、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俗名烙铁头。蛇毒为混合毒,血循环毒为主。咬一口最大放毒量108毫克,对人致死量为48毫克。也就是说被这货咬一口足以致人死地。

5、圆斑蝰

圆斑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中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其蛇毒有两种一种是,血性毒素,另一种是神经毒素。圆斑蝰咬死人的案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栖息于丘陵地带多见于稻田在通风凉爽或阴暗处,一不小心就会招其毒口。

6、白眉蝮

白眉蝮蛇毒为混合毒,主要成分为凝血酶。 成年个体一次分泌毒液200毫克左右。时常蜷伏于沟壑,小草丛中,稍不留意碰触到它,就会中招。中招后需马上就要,会有生命危险,据说致死率据说有30%。

7、灰蓝扁尾海蛇

灰蓝扁尾海蛇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严重咬伤可能危及生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的一些海域。世界上最毒的蛇就是一种海蛇:贝尔彻海蛇。

8、金环蛇

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被咬后也不能大意,其症状潜伏期较长,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最后可因呼吸麻痹及循环衰竭而致死。

9、白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毒性一般,极少会发生致命事件,其每次的排毒量为28mg左右。但是,如果在被咬伤后伤口处理不当,则会发生危险,能引起伤口剧痛,水肿,渐至皮下出现紫斑,最后导致心脏衰竭死亡。

10、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又名中华眼镜蛇。分布于中国南部、中国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舟山眼镜蛇分泌的是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这家伙异常凶猛,会追着人跑,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