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的北地郡在今天什么地方?

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

简介: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北地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理”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就走不动了,这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县。

二、雍州辖五郡三国,郡国辖诸县;哪个郡国下辖县最少

你这个“雍州”是什么时候的?

历史上雍州区划比较稳定的是曹魏~西晋时期

曹魏时期的雍州下辖:陇西郡(6县)、南安郡(3县)、天水郡(6县)、广魏郡(4县)、安定郡(6县)、新平郡(2县)、扶风郡(10县)、京兆郡(11县)、冯翊郡(8县)。

陇西郡:襄武县、障县、临洮县、狄道县、大夏县、河关县。

南安郡:豲道县、新兴县、中陶县。

天水郡:冀县、西县、上邽县、显新县、成纪县、新阳县。

广魏郡:临渭县、清水县、略阳县、平襄县。

安定郡:临泾县、阴密县、西川县、乌氏县、朝那县、泾阳县。

新平郡:漆县、鹑觚县。

扶风郡:槐里县、鄠县、郿县、武功县、美阳县、杜阳县、陈仓县、雍县、隃麋县、汧县。

京兆郡:长安县、池阳县、杜县、高陆县、万年县、阴般县、新丰县、郑县、蓝田县、上洛县、商县。

冯翊郡:临晋县、郃阳县、夏阳县、重泉县、粟邑县、下邽县、莲勺县、频阳县。

西晋时期雍州下辖 :安定郡(7县)、新平郡(2县)、北地郡(2县)、冯翊郡(8县)、京兆郡(9县)和扶风国(6县)、始平国(6县)。

安定郡:临泾县、鹑觚县、阴密县、西川县、乌氏县、朝那县、都卢县。

新平郡:漆县、栒邑县。

北地郡:泥阳县 、富平县。

冯翊郡:临晋县、合阳县、夏阳县、重泉县、粟邑县、下邽县、莲勺县、频阳县。

京兆郡:长安县、霸县、杜城县、高陆县、万年县、阴般县、新丰县、郑县、蓝田县。

扶风国:郿县、美阳县、池阳县、陈仓县、雍县、汧县。

始平国:槐里县、始平县、鄠县、武功县、盩厔县、蒯城县。

三、古代地名,邶地以北有哪些?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

北地秦代地域

编辑

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统甘肃旧宁夏、庆阳、平凉、固原、泾州诸府州地。

北地汉代地域

编辑

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马岭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改治富平县(在今陕西富平县,一说在宁夏吴忠市西南或灵武市西南)。

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直路,沮水出西,东入洛。灵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莽曰特武。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眴衍,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鹑孤,归德,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马苑。回获,略畔道,莽曰延年道。泥阳,莽曰泥阴。郁郅,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菀官。莽曰功著。义渠道,莽曰义沟。弋居,有盐官。大要,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北地汉代以后

四、《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38 —— 北地大守

a、北地:地名。即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所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徙:xǐ 迁移。)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将北地郡迁至冯(píng)翊(yì)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东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打算从冯翊郡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此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富平县。

b、大:tài  古通 “太”。

c、大守:古官名,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到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北地大守:北地郡太守。

五、三国演义中李催的性格特点

1.有智谋,能谋善算。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傕是董卓手下的排名第一的凉州系心腹大将,统领董卓的西凉精锐部队“飞熊军”,在攻打长安时,他使用“彭越挠楚”之法击败了“天下第一猛将”吕布,占领了长安,刻画了他有智谋的一面。

2.迷信巫道之术:《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妻曰:“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

李傕(jué)(?-198年),凉州北地郡(北地郡的郡治为富平县,即今陕西省富平县)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三国群雄之一。杨天鹏《盖世英雄曹操》饰李傕(14张)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曾担任东汉大司马、开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性勇猛诡谲,有辩才。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将,阳人之战后,董卓曾派李傕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欲游说孙坚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后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东汉名将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在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之后,李傕成为西凉军的头号首领,听从谋士贾诩“奉国家以正天下”之策,与同党郭汜、张济等人结盟攻进长安,在击败吕布杀了王允之后,控制司隶地区和凉州东部,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短暂的掌握了东汉王朝,后来与郭汜反目,自相残杀。后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中诸将段煨等讨伐李傕,夷其三族。《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李傕性喜巫道之术,迷信谶语“当涂高”,“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献帝起居注》)。在正史中,侍中刘艾(《献帝起居注》的作者)对李傕和郭汜的评价较高,认为其用兵作战的能力在“江东猛虎”孙坚之上。当时孙坚击败胡轸、吕布,斩杀华雄之后,董卓感慨说关东诸侯不堪一击,只有孙坚很不好对付,而侍中刘艾却不以为意。认为孙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艾曰: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后汉纪》 ;“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山阳公载记》)。李傕曾击败名将朱儁,大破吕布,击杀新三国中的李傕(5张)徐荣,击败马腾、韩遂的联军,可见当时也是一大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