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仅5个多月,滴滴官宣从美国退市,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计算,为什么呢?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说过了,有关注过我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滴滴如果在美国退市,那么滴滴就必然会失去一个很大的融资机会,众所周知,美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国家,美国的融资渠道是很多企业求之不得的,因为,动不动就可以把企业的资金翻上一倍,这在资本市场,已经是一个见多不怪的运行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还有资金融入面上,都比其他国家更要有选择权,但是,作为企业,他们也清楚,虽然利润大,同时,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随着扩大,就这个问题而言,我有以下的两个看法:

一、滴滴损失了企业的信誉

根据我的了解,滴滴的结局,已经在我的意料之中,为什么呢?在刚开始的时候,敢直接抛开国家的审查,跑去国外上市,说滴滴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也不为过啊,在这么多成功的企业里,滴滴可以说是第一个敢怎么做的企业了,当然了,他怎么做的结局,就是等待着人民的审判,这一次退市,除了让他失去了融资的渠道,更重要的就是,滴滴在国内市场的美誉已经荡然无存,虽然滴滴并无太多的黑点,但是,国人已经不买这个账了。

二、滴滴需要支付大量的违约金

滴滴出行,从美股变成港股,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双方的价格差距,从14元一股,变成7.6元一股,这个差距,是我们普通人我们想象的,对滴滴而言,这一次赔偿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时刻在提醒这些知名企业,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不管做得多大,他们的结局也是一样的,能够用赔偿来解决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了,反之,滴滴的后果更是不容设想呀。

二、5000亿市值仅剩不到600亿!滴滴的悲剧,最惨的并不是程维和柳青

每个人都有辉煌的那一刻,但不要将那一刻当成永久。这句话非常形象地形容了如今的滴滴,在滴滴未上市之前,它的远大前景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滴滴最辉煌时期,它一共在全球拥有超过4亿活跃用户,拥有1500万位司机,平均日交易单量高达4100万。

甚至有人将滴滴和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相提并论,预言滴滴将会成为一家改变世界人出行方式影响几代人的伟大公司,但没想到之后,自从滴滴上市之后,全网画风一转,曾经前景一片光明的滴滴顿时笼罩在黑暗当中。

在上市当天,滴滴的最高市值达到了5000亿元,创始人程维也因为这场资本盛宴而带来了高昂的收益,其身价直接一度超过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拥有280亿元财富,但没想到的是,仅仅大半年过后,这笔财富就缩水到了36亿元。

创始人程维财富缩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滴滴的市值暴跌,在3月11日当天,滴滴一天的跌幅就高达44%,这也是上市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截至目前滴滴的市值为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64亿元。

也就是说,滴滴上市9个月后,其5000亿市值仅剩不到600亿了,跌幅如此之大的原因很多人也清楚,从滴滴去年7月份被强行下架APP、禁止新用户注册之后,其市值就开始一路下滑。

市值下跌只会影响股东们的资本收益,但市场上的业绩下滑却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滴滴上万名员工的利益。

据统计,在2021年1月份,滴滴的日交易单量仅有2000万单,其市场份额也从之前最高的9成一路缩减至7成,业绩大规模下滑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裁员。

在上个月时就传出滴滴全业务线将会裁员20%,按照滴滴员工1万人计算,滴滴将会一次性向 社会 输送超过2000名互联网人才。

但员工被裁员也不一定是苦难,毕竟滴滴还会给他们N+1的赔偿金,而程维和柳青这两大个人股东损失的利益是要远远超过员工的。

程维的身价一路从280亿元缩水至36亿元,柳青的股份虽然没有程维多,但也持有滴滴1.6%左右的股份, 这笔股份在滴滴市值最巅峰时价值80亿元,但现在却只值9亿元了。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可能就开始为程维和柳青默哀了,但这场滴滴的悲剧,最惨的并不是程维和柳青,而是软银。

也就是在阿里巴巴最困难时期投资2000万美元的软银集团,也正是这笔回报超过千倍的投资让软银集团直接“封神”。

但老天爷明显是公平的,软银在阿里巴巴的好运气并未在滴滴身上重演。

软银投资滴滴的时间比较晚,腾讯投资滴滴的时间是2013年,而软银对滴滴的第一笔投资却是在2017年,所以软银必须花更多的金钱还能拿下足够多的股份。

据数据记载,在滴滴上市之前软银一共向其投资了120亿美元,持有其20.02%的股份,在上市当天,这笔股份价值137亿美元,一共浮盈了17亿美元。

但如今滴滴的市值仅剩89亿美元,软银所持有的20.02%股份仅值17.8亿美元了, 这就代表着,软银在9个月时间里浮亏了102.2亿美元。

所以看到了软银的情况,你们还觉得最惨的是程维和柳青吗?

三、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推荐语: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上市,背后都是一个不小的造富运动。

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当时造就了至少1000名百万富翁,100名千万富翁,40个亿万富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云、蔡崇信、彭蕾等人。

而近来我国风头正盛的一家互联网上市企业,莫过于网约车巨头滴滴了。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这段时间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7月1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巅峰市值一度接近800亿美元。

虽然其在美国上市的过程已经极其低调,财富问题也尽量没提,但滴滴出行还是遇到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强大的危机——国家七部委同时联合调查,滴滴出行面临的是长达4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调查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滴滴市值开始一路狂跌。

截至北京时间7月31日收盘,滴滴市值仅为494.31亿美元,相比于巅峰市值,滴滴市值蒸发了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多亿)。

其实,这是由于滴滴的市场中介属性导致的。滴滴作为一个打车中间商,不管怎么解释,到头来它既赚了乘客的钱,同时也赚了滴滴司机的中介费,如此一来它在无形中自然就得罪了乘客和司机。

很多人或许说了,滴滴成立后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还砸了很多补贴给用户,现在很多媒体说它坑客户,有点不太合适。但问题出就出在,此前滴滴就没少被曝出过大数据杀熟的事情。

比如不同的手机,同一地点、同一目的地打车费用不一样,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一种。

而且,说白了网约车只是工具性企业,互联网属性不够强,头部效应并不突出,不可替代性其实并不强。滴滴虽然在网约车领域拥有了大量的注册司机,也有大量用户,但受到此次事件影响,恐怕滴滴将会出现大量“掉粉”情况。

另一方面,当滴嗒打车、花小猪打车等打车平台出现后,人们其实更愿意选择这些新出现的平台。特别是在滴滴“全家桶”被统统下架之后,难免在市场份额上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回归后原来的市场还在不在,真的难说。

按照此前滴滴招股书的说法,滴滴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在国内的日均交易量高达2500万次。而一旦这些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待滴滴的便不只舆论谴责,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原因还在于滴滴触碰到了行业底线,手握大量的出行数据,但却跑到国外上市,如此一来国家的数据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所以滴滴这次被下架也是“不冤”的。

滴滴事件,给其他互联网企业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和正式实施,国家对于数据安全、隐私数据保护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而滴滴事件也是国家打击此类问题的开始。

而那些目前正涉及收集和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甚至从中非法获利的企业,国家必将重拳出击,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四、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滴滴出行因为安全原因多款APP被下架,市值也蒸发了很多,有人认为,这个崩盘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真的是如此吗?个人感觉未必,原因如下:

一、因为安全、费用等原因,滴滴被下架,对手们趁机搞事情。面对对手的冲击,并没有倒下

滴滴出行从一开始就进入烧钱模式,让很多人感受到出行的便利和便宜,大家纷纷选择了滴滴出行。随着滴滴出行市场份额扩大,滴滴出行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安全问题。

滴滴出行的目的是让大家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这个愿望在2018年被击得粉碎。不仅有郑州女孩出事,还有温州女孩出事。虽然滴滴出行加强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但是,网友们对滴滴出行中存在的漏洞,依然有怀疑。

很多人也在事情之后卸载了滴滴出行,这也说明,滴滴出行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滴滴出行之后加强了安全方面的审查,提升了准入门槛。这个做法与娱乐圈里的提升明星的门槛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一些明星,不是凭着演技,而是凭着炒作和流量当起了明星,这些明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因为违法而身陷囹圄,一个因为在敏感地方拍照而退圈。官媒对此表示,要提升明星的门槛,不能让一些人随随便便就成为明星。

滴滴出行提升门槛的做法,挽回了一些声誉,但在补贴大战之后,滴滴出行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少,还有给司机的权限相对较大,让消费者感觉,滴滴出行的第三方立场,是有问题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吐槽。

吐槽没有耽误滴滴出行的发展,他们通过努力,上市了。上市之后,就被报道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相关部门要求下架滴滴出行的APP,滴滴出行的股价下跌很多。滴滴出行紧急发表声明,安抚大家恐慌的心。

滴滴出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手们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对打车领域进行大规模补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要滴滴出行不见了,那么,出行这个大蛋糕,就会被他们替代。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滴滴出行面临其他品牌的围攻,但是,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依然不少,每个月的月单量还超过了2000万的订单,市场地位,依旧稳固。这让对手们感觉很奇怪,为何被下架了,还能如此抗打?

滴滴出行之前积累的用户数量是基石,就算没有了新用户,他们依然可以凭着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来获得订单,可见滴滴出行在用户黏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滴滴出行在上市之后遭遇的打击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这只“虫子”,并未死去。要是滴滴出行采取措施,这个难关,会克服过去的。之后的他们,依然会风采不减。

二、虽然新用户不能注册,但老用户依然有需求,加上滴滴也在补贴,老用户还是选择了滴滴

滴滴出行被处罚了,新用户无法注册,但老用户依然可以下载和使用。在滴滴出行的招股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司机想要赚更多的钱,而乘客则希望支付更少的钱,这是一个持久的挑战。

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台想涨价,那就要想办法。要是不涨价,那就亏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亏损可以,但需要知道为何亏损。其中一个,就是补贴。而补贴是竞争类行业常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持久。

在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而滴滴出行补贴的数额,达到了113亿。这就是滴滴出行亏损的原因。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在今年,他们遭遇了政策寒冬,因为国家的处罚来了。

其他品牌趁机加大了补贴力度,针对这种情况,滴滴出行也提供了一些补贴,为的是缩小与其他品牌的补贴差距,而滴滴用户的习惯已经培养好了,他们依然是那个在风雨中微笑的人。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这个说法没有问题,在被处罚以后,很多人因为信息敏感度的问题,卸载了滴滴出行软件,但是,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打车是刚需,看到滴滴出行也有补贴,也有一些用户又安装了。

这些都是滴滴出行为了加固护城河的方法。有人说,滴滴出行就应该跟某猫这样,凭着流量躺赢就好了。出行与购物不是一样的,出行需要考量的内容很多,还有就是滴滴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出行。

滴滴出行想要打造一个闭环,类似于苹果公司的闭环。虽然这个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但是,他们在这个道路上,奔驰着。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滴滴出行的一个原因。只是滴滴出行步子迈的大了一些,导致精细化不够,在之后的运营中,滴滴出行也在改进。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员工已经罢工了,原因就是平台严且收入下降。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但这是滴滴出行出于安全方面的要求而设定的。这也反映了滴滴出行在很多细节上,加强了控制。

也有人说,滴滴出行被相关部门约谈了。是的,约谈的不仅仅是滴滴出行,还有其他品牌。约谈的目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监管,还要兼顾出行的便利。不仅是滴滴出行需要考量的,也是其他网约车品牌应该思考的。

一个网约车,既要保障安全,又要出行便利,还要让乘客花钱少。这对于司机而言,只有多拉快跑才行,但是,这样就可能导致体验不好。顾客不给五星好评,就可能拉不到那么多的活,这就是一个矛盾循环体,还是内循环。

滴滴出行和其他网约车品牌只有在体验上做到个性化和精准化,才能让用户满意度提升,当然,这样就会提升市场份额。滴滴出行和其他品牌一样,都在想方设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挑战。

国家的要求是对的,也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滴滴出行等品牌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但这个度,需要把握好,这样才能促进网约车的发展,滴滴出行也在努力着。

三、国家只是规范出行,并未取缔,对于滴滴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国家对滴滴出行的处罚,很严厉,滴滴出行接受了处罚,也进行了整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到封杀的地步。可见滴滴出行在处罚以后的整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国家没有取缔,对于滴滴而言,就是一个机会。

滴滴出行在出行方面的精细化调整,还在进行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这是他们亏损的原因之一。要是可以收缩战略,将出行作为核心,精细化和精准化一起发力,那么,滴滴出行就可以在出行领域,占据更佳的位置了。

滴滴出行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经过了市场的历练,成为一个大的品牌。虽然有人质疑他们不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但是,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望。

用一位大佬的话说,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网约车的代表,滴滴出行已经做了很多,离我们期望的满意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也是他们提升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炸天妇罗的匠人,他就是在一个事上,做到了极致。

演员也应该如此,就如同演员何冰所说,演绎的角色过程,只是演一个程式,而不是一个结果,结果是大家得出来。要是直接演绎结果的话,那就没意思了。何冰在《大宋提刑官》中饰演宋慈,就与《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不一样。

他就是将演戏这个事情尽力做到极致,他为此还不用智能手机,还是老式的功能机。这样就可以将心思用在研究演戏上。当演员如此,出行方面也是可以如此。滴滴出行是不是参考一下?滴滴出行虽然在出行中的占有率很高,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这也是国家要求他们整改的原因。

要是他们在出行方面与何冰和那位匠人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求大求全的话,滴滴出行将是出行方面的一个标杆。滴滴出行可能感觉,已经在出行方面做得很好了,就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拓展了,最终实现闭环。但事实不是如此!

网约车的发展需要规范,更需要保障司机和司乘人员的利益,要是做不到二者兼顾,就需要平台反思。这对于网约车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不像购物平台一样,成为第三方,他们现在的角色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需要他们跳出来,成为裁判,而乘客和司机是运动员。大家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写在最后:

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虽然被占据了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让出行更加便利了。滴滴出行并不会因为处罚而倒塌,说明他们还是有很强实力的。

有人说,没有谁能大而不倒!滴滴出行的确大,不会倒的原因在他们有护城河,有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大家觉得滴滴出行会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