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州一三附中的具体资料(最新)

福州一中资料: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简称「福州第一中学」 或 「福州一中」,是福建省著名高级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接管理的中学,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 福州一中校园内的书院遗址福州一中前身,是创办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凤池书院和创办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的正谊书院。这两所书院是当时福州官办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两院的院址均地处古老的东街三牧坊小巷,为当今福州一中校园原址。 现状福州一中目前有教学任务的两个校区:位于东街三牧坊的主校区 和 位于闽侯上街的新校区。 自2004年秋季,福州一中新校区开始招生。自2005年秋季,福州一中原三牧坊校区停止招生。 原校区招生仅面向福州市,利用市中考进行挑选。而新校区则面向全省招生,这一点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 2004年新校区招生采用单独出卷,而该校区2005年的生源由保送生、福建省内各地中考挑选出的学生组成。实际上,2004年秋季该校在两处校区都进行招生,引发了学生及家长对两处校区师资力量的比较和讨论。 发展历史全闽大学堂、福建高等学堂(校)时期:1902.5--1914.12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值辛丑签约,清廷迫于内、外形势,提倡变法维新。废除科举,兴学育才,实行教育改革。 1901年9月14日,光绪皇帝 命各省“改书院、设学堂”,推行新学。 1902年4月9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绪皇帝谕旨批准设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学校“全闽大学堂”,堂政直属总督府管辖。 1902年3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5月8日正式上课。 1904年1月学部颁发《学务纲要》规定:“京师设大学堂,各省只设高等学堂,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备科”。全闽大学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学堂”。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称“福建高等学校”。直属福建省巡按公署管辖,具体由福建省教育厅直接领导。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期:(1915.1—1927) 民国四年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预科生转为中学生,秋季始业,学制四年,开始统用普通话教授。 1922年9月,又根据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改革学制系统,试行中学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时期:(1927.1—1929.8)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对全省公立中学进行调整,将原本的高中班级并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 又将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划归于此,学校也自此开始有女学生。校名也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设二部。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29.8—1939.8) 1929年8月,复办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学”。这时,福州女子初级中学、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相继并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省政府决定将学校内迁沙县,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逐步 转入战时教育体制。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期:(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两校,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1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时期:(1949.8—) 1949年8月17日中国共产党占领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级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学校,执行“维持原校,逐渐改造”方针。学校由省教育 厅直接领导,10月12日举行正式接管典礼暨开学式。 1951年4月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 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间下放福州市宣教组,并由福建省农械厂领导与管理。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复校长责任制。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精神传统校训 植基立本、成德达材 校风 活跃 竞取 严谨 勤奋 座右铭 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 校歌 目前的校歌为管雄作词,饶士斌作曲:闽山苍翠 水萦回,美哉伟哉 我福中。 正谊凤池 托迹古,此邦人物 甲南东。 李忠定,俞家军,缅怀壮烈 挹高风, 鸡鸣风雨 同舟切,百千健儿 齐起勤勇 复公忠, 振起中华 民族 万祀永无穷! 校庆 校庆日定于每年的5月8日,这与前身全闽大学堂的历史有关。 三牧之星 三牧之星是一项传统的荣誉,颁发给符合资格的,由老师们选出的初二、初三、高二及高三学生。定于每年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进行“三牧之星”的表彰。表彰会同时也是迎新年联欢会。 社团活动福州一中学生社团活动较为丰富,如三牧文社 一个课外的文学爱好者组织。通常是学期内的每周六上午进行活动。因学生积极性不足,于2002年前后曾陷入危机,后因热情学生与教师的努力而恢复旧貌。 古典音乐社 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组织,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没有固定的成员名单,但是其核心是由爱好古典音乐的学生自发组织的。 原校区的古典音乐社在2005年6月结束。 足球队 关于足球队。事实上,在人员全部集中在原校区的时候,在校内踢足球是违反校规的,这是相当尴尬的事情。那时候足球队为了进行训练必需去别处找合适的场地。被没收的足球数以50记。 现在新校区有了足够大的足球场,情况有所改观。 机器人工作室 成立于2004年2月,成员约10人,最好成绩是在当年的全省机器人比赛的足球对抗中取得银牌。 红蜻蜓聊天室 借用学校服务器资源架设的一个聊天室。后似乎由于管理复杂被关闭。 学生论坛 Image:Fzyz bbs sehuiredian.PNG 2002年的截图显示,当时"社会热点"还存在借用学校服务器资源组织的一个bbs。原"社会热点"板块讨论较多政治事件,后在校方干预下该板块关闭。 论坛完全由学生管理。创始人为cly,至今已有5年以上的历史,为福建省最大的学生论坛之一。历任管理员有cly,waterice,残酷天使,米兰织梦,呆呆,翼扬,蚀心饕餮,SUSAN等。 论坛历代名人(以上人员除外)有Hero1911,雷吉,光辉岁月,冰咖啡等等。 等等 更更具体的资料:

福州学生街有卖福建师大附中 时代啊这些学校这样的校徽吗..就是白底红字的~

……附中德育处及各班班主任处有售……你可以问下上三路那一排电脑刻字店兴许有做校徽

福建师大附中的夏天校服什么样?

段服的话都是中裤,膝盖那里左右,军训的时候大家都必须是穿段服的,所以要做好军训回来大腿小腿完全两种颜色的心里准备。不喜欢中裤的小朋友在开学后,学校管得没那么严的时候穿自己的长裤,但一定是暗色(最好黑色)的。新高一刚进来时夏装没有发市统一的衬衫和长裤。差不多要到高一下快夏天了的时候才发。自己看着办吧~

师大附中的校服是什么颜色的?校园里大概是什么样子?

冬,男蓝,女绿。夏,女白多红少,男白多黑少。女裙裤,男短裤。初中烂,高中还好,至少有篮球场,空调,食堂。

福建师大附中校服是什么样的?

首先,附中很少穿市服。几乎都是要求穿段服的。个人认为段服比市服好多了……

而且,穿什么样的服装貌似都是每个年段的段长决定的。所以,应该会挺不同的。

每个年段每年的衣服都不一样。

是否是长裤的问题当然也是每年都不一样。

冬天就是长袖长裤的运动装嘛。夏天就是T恤嘛。但是是中裤还是长裤就要看你们的段长怎么决定了。

09新生的段服一般来说和我们今年刚毕业的差不了多少。那位贴图的同学贴的那种。

福师大附中的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前身是三所私立教会学校(英华中学、华南女中、陶淑女中)。1951年,三校由人民政府接办合并为一所新型的公立学校。1973年起定为今名。

福建师大附中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被省教委确认为省一级达标学校,2003年9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62623平方米(约95亩),建筑面积51795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教师85人。先后有29人评为特级教师,23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目前有38个高中教学班(含2个空军飞行学员预备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

作为福建师大附中前身的英华中学创办于1881年。百卅年来,福建师大附中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培育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和建设人才。老一辈校友中,有以侯德榜、陈景润等14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有以辛亥革命元老、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中共福建省常委、新四军驻榕办事处主任王助等为代表的大批民主革命志士。现在,一批批中青年校友正成长为祖国各条建设战线的栋梁之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师大附中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全面发展,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秉承“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弘扬“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学校获得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学生军训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等15项次全国性先进称号,以及省、市文明学校等150多项次省、市级荣誉称号。1985年以来,已先后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16面奖牌(其中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8金5银1铜计14面奖牌,占全省奖牌数一半)。在全国及省、市各类竞赛中每年均有150人次以上获奖。多年来,我校高中会考优秀率、高考升学率、进入重点大学人数均稳居省、市前列。

目前学校正向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