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月剪头死舅舅,为什么,是真的吗?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句话由来已久,以此警示人们过年不能剃头但其实这是汉人为反抗满清贵族统治的借口,汉人也借由此举缅怀祖宗,缅怀传统,因为“死舅”与“思旧”同音。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也应有所选择,不必因为误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贵族为了巩固清朝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二、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一民间谣言从何而来?
新年假期已经结束,相信很多人已经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但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个新年似乎还没有过完。毕竟,还有正月十五这个重要的节日等待着大家。所以,尽管人们叫喊着“年味儿”越来越淡,但仍然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
而在过年期间,我国有着很多的传统习俗。其中一项,便是不能正月剪头。原因是:正月剪头死舅舅。因此,很多外甥都靠着这一民俗向舅舅要来了不少红包。但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和事实依据,完全是民间谣言。为何数百年来人们对这一谣言深信不疑?这一谣言又是如何传出来的呢?爆史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清朝剃发令
正月不剪头这一传统,最早起源于清朝早期。顺治元年,清军打败李自成,入关后的第一天,摄政王多尔衮便颁布谕令剃发。对于汉族百姓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然不肯听从。但一些为了获得清朝的赏识的汉族叛臣却积极响应多尔衮的号召。比如曾任明朝翰林检讨的孙之獬。
清军入关后,孙之獬为了讨得满洲贵族欢心,特地剃发易服,想融入满臣的群体中。一日上朝,孙之獬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朝堂上,满汉大臣都对他嗤之以鼻。当时满汉朝臣分班而立,满族大臣说他是汉臣,不允许他进入满臣的队列中。汉臣以他是满人打扮为由,也不要他。因此孙之獬被弄得进退两难,尴尬无比。
对于满臣,孙之獬自然不敢得罪,但汉臣们的表现却激怒了他。为了报复这些人,孙之獬给多尔衮上书:“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多尔衮深以为然,遂于顺治二年六月,再次颁布了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正月不剪头习俗的来历
满清的剃发令遭到了汉人的空前抵制,明朝的左通政使侯峒曾和进士黄淳耀纠集了数万军民,誓死留发与嘉定城共存亡。清军为了镇压汉人的反抗,残忍地发动了“嘉定三屠”,杀死平民十余万人。明朝离任典史阎应元则带着江阴城的九万军民,在24万装备精良的清军围攻下坚守了81天。
城破后,阎应元在江阴城楼上留下一首绝命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守城,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清朝为了让汉民臣服,直接喊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为了活命,残存下的汉人只能被迫剃发。尽管如此,汉人对满洲统治者的反抗并未结束,而正月不剪头便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满清的剃发令颁布于顺治二年六月,但一些民众却记成了顺治四年正月。他们因剃发令的缘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所以正月不剪头,就是为了“思旧”。但为了防止遭到清政府的打击报复,民众便将“思舅”改为“死舅”。因此民间便有了这一谣言:正月不剪头,剪头死舅。所以正月剪头与舅舅的生命安全并无多大关系。
三、“正月剃头死舅舅”真实含义是什么?
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真正含义是清朝发布剃头令后,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慢慢误传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
四、为什么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真实原因在这里
这位知友,对于正月不剃头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民俗源自清军入山海关,顺治下达的“剃头令”。当时清廷为了贯彻“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就是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清廷将这种发型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正月剃头死舅舅”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
清朝成立后,不少汉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另一种说法就是有一个剃头师,他过年没有什么礼物送给舅舅,就在每年春节前为舅舅剃头,后来他的舅舅去世了,那一年的春节前后他就没有用剃头工具,怕睹物思人。
所以,以后正月里你确实需要理发就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五、为什么正月剪头发死舅舅?
正月里剪头死舅舅,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传。我们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东西传着,传着就变了味道,包括有些词语和以前的意思也完全不一样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呢?
死舅其实是思旧的谐音,当时在清军入关以后就要实行剃发的制服。时候大家都留着头发不愿意剪,但是清军刚刚入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革除旧的风俗习惯,于是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头发剪掉,有些人接受不了这样的思想,根本不愿意剪头发,但最后还是被迫剪头发了,因为如果不解的话就要被砍头,为了活命,所以大家都妥协了。
最后人们只能以在正月的时候不剪头发,思旧,来表示对那个时期的怀念,以及自己心中的愤愤不平,以至于传到现在以后,就变成了正月剪头发死舅舅的说法,当然中国人一直都很相信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还是相信这句话有他自己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在正月里都不剪头发,万一剪头发以后真的出了什么事,那又该怪谁呢?
其实经过科学研究在正月里剪头发并没有什么坏处,和平时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想剪头发的话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剪,但最好不要让你的舅舅知道,他可能会生气的,认为你不尊敬他,所以为了家庭和谐,很多人才正月都不会去剪头发。
六、正月剪头发死舅典故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由来
导读:正月禁忌多,正月禁忌杀生,理发,扔粮食等等,在在正月里剪头发,就会有死舅舅的说法,因此父母都会用这个理由劝诫孩子正月不要去理发。那么,正月理发真的会死舅舅吗?正月剪头发死舅典故是什么呢?想知道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由来,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正月剪头发死舅典故
正月不剃头是指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正月剪头妨舅舅”的习俗。古代中国人民对头发十分重视,民间早有在特定时间剪头发的习惯,如《礼记》中记载“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说明起码早在汉代,我国民间便已对剃发时间有了一定的要求。
清代潘荣陛所书《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多不剃发,恐妨舅氏。”这又说明了在清代实是将“五月剃发”与“妨舅”相联系。在我国民间,诸如此类“禁忌”数不胜数,如《遵生八笺》甚至规定了夫妻何时不能同房甚至不能“问疾”。可见,“剪头发妨舅”实是古代一种普通的迷信说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依然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的普遍价值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类似正月理发死舅舅此类民俗,无需太刻意。而作为年轻人也不要刻意去反对这样的民俗,以防引来长辈不快。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由来
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据考证,1644年清朝入关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于是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误会”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节俗”的传承应有所选择,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过春节由“重仪式”向“重文化”转变,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据了解,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已逐渐淡化,但在我国更广的范围内,这一旧时“年俗”还存在,需要人们更新观念。
正月理发死舅的意义
一个传承下来的文化能够体现人们对于很多事情的态度,而这个在清朝时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就是体现了中国的文化核心,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误会”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节俗”的传承应有所选择,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过春节由“重仪式”向“重文化”转变,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据了解,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已逐渐淡化,但在我国更广的范围内,这一旧时“年俗”还存在,需要人们更新观念。
正月里理发的史书记载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