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朴初的《佛教常识问答》
想明白这个问题,必需先把佛教放到一边(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放下),去了解佛法的真实义谛,要注意的是佛教和佛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佛法是证得佛陀果位的人,从大慈悲大智慧的心态中说出的真谛,是树根;佛教是为了能够把佛法常久的在人世间传播,以利益所有的人的一种佛弟子凝成一种势力团体,是树干。佛法的宗旨是自利利他,要达成自利利他的指导思想是心、佛、众生、器四无差别。楼主所述的没穿什么衣服的女雕塑像是古印度文化用来表述自然、纯洁、高尚的一样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同于只要见到男女抱在一起,就去认定必有龌龊的现代文明标准。古印度的文明是借物喻心,服从客观性比较强;而现代文明则是借心喻物,服从自观性比较强!而心、佛、众生、器四无差别中的“心”指的就是自观,其他三方面指的是客观,主客平等是最终的宗旨!古印度佛教是以先尊重客观为切入点进行生活的,这样就能使自己不因犯过于主观而产生贪执的心态——起不平等心!古印度是等级观念最强的一个国家,就是到了现代还是留有以姓氏区分贵贱的习俗,更不要说男尊女卑了。那时候的古印度佛教就已经把女性形象拿出来供奉以示尊重,可见是没有脱离佛法的宗旨的。至于是先尊重观客好,还是先尊重主观好,禅宗有一句话:“法无定法!”自己的病适合哪味药说选哪味药,这就是平等不执着的心态!
佛教不是禁淫的宗教,佛教中有戒律,如果一个人选择出家的形式学修佛法,就必需禁淫!但这是要自愿选择,而不是强制选择的,因为禁淫的生活团体也是必需尊重其生活习惯的!
尊重自己、尊重佛陀、尊重所有的生命、尊重生存的环境!
二、佛教常识问答请问华严三大士指的是那尊菩萨各自代表什么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1-2]
三、佛教常识问答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佛教常识问答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