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它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是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共九部,由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当年明月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以史料为基础,但加入了小说的写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明朝那些事》不是史书,而是小说体的小说,很多内容和故事,是当年明月结合史料和个人联想,推导和戏说出来的。虽然优秀,但还是小说,但是不可否认,作者比较严谨,而且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作者不仅笔调活泼幽默,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及评论,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书,值得一读。此书曾获得2007一一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并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等荣誉,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明朝那些事儿》只能说是一本相对客观的书,其中夹杂了大量作者的感情因数在里面。但和传统的《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演义类小说不同,《明朝那些事儿》没有花大量的笔墨刻画人物,更多的是突出事件,更多是以年代为线索来表述相关的事件。比起枯燥的正史确实更能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但如果当小说读只是诙谐有余,人物刻画笔力不足。作者对自己偏爱的人物是不惜笔墨的,但对于一些大众想了解的事件却写的少一些,失去了史书的平均笔墨。全书最大的亮点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认识了王阳明,认识了心学,知道了知行合一。《明朝那些事儿》虽不能说是上乘之作,但闲暇翻一翻,闲谈聊一聊还是不错,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总的来说应该算是内容比较详实的一本历史书。只是以小说体写出来,还参照《资治通鉴》的“臣光曰”加入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注解,让全书读起来比较有趣味性。
二、明朝那些事儿是谁写的?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汉族。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曾经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截至2014年《明朝那些事儿》累计销量过千万册,创下中国图书销量奇迹。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石悦在隆化县的挂职时间为一年。据介绍,石悦到隆化县挂职副县长之前在国家环保部工作,而国家环保部一直和隆化县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前,亦有环保部工作人员在该县挂职锻炼的先例。
三、《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的经历是怎样的?
当年明月本是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公务员,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得重用,最近被借调到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明朝那些事儿》让他声名鹊起之前,他一直都是个毫不显山露水的人。他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5岁时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摞厚厚的《上下五千年》,从此读上历史。大学一毕业,考取公务员,加入海关行列。从科员做起。现在,他的工作单位是北京长安街上的海关总署。
白天,他是普通公务员;晚上,住在广州石牌的他变身为俯瞰300年明史的巨人。每天晚上4到6个小时的写作中,他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枯燥的方式,甚至要用洗澡来缓解压力,却呈现出最轻松诙谐的文字。天一亮,他就像失去了仙女魔法的灰姑娘,重新变回一名普通的公务员,那个网络红人“当年明月”好像已经与他无关。
当年明月,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写史高手,以一部《明朝那些事儿》重写明史,以其生动犀利、幽默诙谐的文字,将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清晰深刻、丰润圆满地还原在大家面前。从“草根”到成名,他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并成功跻身于“中国作家富豪榜”。而他却说:我其实是个特别平凡的人,我只想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当年明月的履历是这样写的:本人真名石悦,湖北人,身高1.78米,武汉某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现年28岁,曾任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现借调进海关总署。
相信,如果不是写明史,如今的石悦,依然只是街头浩如烟海的人潮中的普通一员。
石悦性格内向,爱好不多,看书、写字、下围棋,平淡的生活中,他大约一直没发现自己还会有如此特殊的潜能,能让自己一朝成名,从此天大地大。
从小,石悦就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爸爸没事的时候,常喜欢骑着自行车带他出去玩儿。有一次,父子俩逛到新华书店,进去之后,小石悦跑开了。他在每个书架前上下跳跃,突然就对一套历史书产生了兴趣,他慢慢地取下来,递给爸爸,一共是3本。爸爸见他感兴趣,二话没说就买了下来。从此,这3本书,就成了儿子研读历史,进而酷爱历史最早的启蒙教材。
明月从5岁就开始看历史,“当时我爸给我买了《上下五千年》,开始我不看,我爸说买了就要看,5 块钱当时挺贵的,还揍了我。然后我就开始看,从7岁到11岁,读了7遍。读这个书不是因为我对历史有兴趣,实在因为我爸管我很严,不许我出去玩,所以只能在家看书。他比较喜欢唐诗宋词,书架上全是这些。其实我不算一个正常孩子,从小基本上就没什么娱乐,小时候我只喜欢玩跳房子,这游戏两个人就能玩,不需要太多人,我很怕吵。”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石悦爱上了历史。11岁后小石悦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奇怪的,如果有人从11岁起看文言文,挺不可思议的。”从小学到大学,只要有时间,他就尽可能地找来历史书籍看。
刚开始读史书时,石悦对书中大部分的字词都看不大懂,于是父亲又给他买了本字典,并教会他怎么去翻查。久而久之,他渐渐地变成了个中高手。他熟读《古文观止》,而他如今高超的文言文技巧,也是由此而来。
从喜欢上历史开始,父母发现,石悦渐渐地不太爱说话了。他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并不太感兴趣,而最爱的,就是看各种各样的史书,然后沉静地思考。当身边的人都忙着报考各类补习班、疲劳地应付各类竞赛考试的时候,石悦却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里,静静地观察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揣摩着人们的心理。
按父母的想法,读个好大学,然后进一家稳定的单位,结婚生子,才是一个孝顺儿子该有的人生轨迹。高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课堂上,当石悦还捧着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时,老师当场没收了书并大声斥责他:“高考快来了,想不到你还有时间看这种闲书!”石悦这时才感觉到了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这时候,他竟然想完全放弃高考,为此在高考前旷课两个月,在家里看电视。可石悦是独生子,父母都对他寄予了满心的希望,每天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参加高考,甚至把他的那些史书锁了起来。望着父母期待的双眼,石悦走进了高考考场,并考上了一所不是很理想的大学。
在一般人的眼里,大学时代应该是闪着光芒的年龄,这里有的是风花雪月和飞扬的青春,而对于石悦而言,却是难言的苦闷和单调。
法律理所当然不在他的兴趣范围之内,于是,他开始更加痴迷地读史书,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更加广泛地涉猎各种历史杂谈、笔记和实录。为此,他经常带上一块干面包、一瓶水,就去了图书馆或是书店,一坐就是一整天。班里的同学都觉得这个1米78的大男生有点奇怪,为什么他能够在古人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为什么他为了看史书可以什么都不干。是的,别人是很难想象这个本该在篮球场上激情四射地投篮的男孩竟然会挖空心思去研究历史!于是,整个教室里经常只剩下他一个人在独自读书,在下自习课的路上也常是他孤单的身影,但那时石悦感觉很充实,他能明显体会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变得强大。
传统的史书,大多都是竖式的排版,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断句,基本只记录时间、地点、事件,显得特别地空洞无趣,犹如一具无血无肉的动物标本一样。读史书多了,石悦也难免生出郁闷来。不光是周围的同学都说史书难读,连那些喜欢文学的朋友也嫌史书太枯燥。石悦也愈来愈发现不少史书读起来一点劲都没有,他在博客上说过:“有的史书太难读了,读的时候完全没有乐趣,简直想骂人!”
大学毕业后,石悦如父母所愿,在广州当起了公务员,有了广州户口。他上班穿制服、打领带,机关环境一点儿没有让他不自在。一名海关职员说:“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2000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独特,说话总让人莫明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高人,果然高深莫测!厉害!领导真是看走眼了!”明月说自己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历史拿走了我对很多东西的兴趣。你要拉我去玩,我也会去,但我不投入。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唯一的兴趣就是听音乐、看碟。”
2006年3月10日,对于27岁的石悦来说,应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着一本《明实录》,看着看着,他突然心里异常烦躁起来,看了几十年的历史,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于是,他脑海里冒出了一连串的反问句:难道我要永远翻着这些枯燥的文字到终老?难道我这辈子就不能做件真正有意义的事?郁闷的石悦回到家里,打开电脑,脑袋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念头:重写明史!
外表冷漠的人,并不代表内心从无波澜。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件事情给自己看,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可以坚持到底的!
说干就干,当晚,石悦在天涯上注册了“当年明月”的ID,并在自己常逛的“煮酒论史”版块开始写下生平第一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当年明月说:“我写这个,就像你看一座山很久很久,就会想去爬一爬。我就是为了把它从头到尾写完,没什么雄心壮志。”自此,《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在网上连载,并迅速受到众多“明矾”的追捧。石悦在写历史的时候,加入了很多流行的手法,比如推理、悬疑等,并借用了电视多镜头和分镜头的手法,甚至还用上了不少俏皮、幽默的网络语言,正是这种通俗易懂、独具一格的写法,让他写的历史读来生动有趣。原本波澜壮阔、交错复杂的历史事件,在他的手里,迅速变得井井有条、线条清晰,似乎他就生活在700多年前的明朝,以一双冷眼观察世事。网友一读,连连感叹:“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有趣!”连著名史学家毛佩琦、阎崇年也评价当年明月的历史作品知识丰厚、语言幽默流行。于是,网友争相奔走,四处推荐,连载没几天,“煮酒论史”版块就空前火爆,人气轻松地一路飙升。
成功贵在坚持,石悦每日雷打不动地更新帖子,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路说下去,王朝的更替,后宫的乱臣贼子,宦官的争权夺利,一切的一切,都逃不过他那双凌厉的眼睛。他细细地讲来,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故事无比精彩!
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300万次,一大批网民甚至还聚集到他的周围,成为他的“粉丝”。其中包括大学教授、懵懂小孩和耄耋之年的老太太。
这一现象引起了几位版主的质疑:他不可能这么火吧,点击率是否有造假之嫌?几位版主甚至组织网友刷屏阻止“明矾”们看帖,这一举动引起了每天守在电脑前看连载的“明矾”们的极度愤怒。由此,掀开了“煮酒论史”上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骂战,战争的结果,“明矾”们赢了,几位版主被迫“下课”。
面对质疑,石悦也感到郁闷,他觉得自己本来已经写得够辛苦了,怎么还会遭遇如此待遇?可到了后来,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提笔,把自己放在人物的历史背景之中时,他的心态变得怡然了。喧嚣过后,他依然勤奋地连载着《明朝那些事儿》,一集比一集更精彩,有网友打趣道:他颇有明朝某位大将的风范,宠辱不惊,一心攻克自己心中的新明史。
石悦要用行动证明,当初的提笔,并非一时冲动。
石悦心中的明朝,群雄争斗,无可取代。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如此波澜壮阔,读史如读心,你能感悟到多少,就能证明你的阅历有多少。但是,人无完人,伟人亦不过如此,如朱元璋的霸道,如朱棣的残忍,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历史和成长所给予的烙印,他们的缺点,没有办法不让后人直视。而恰恰是这些缺点,让一代英雄显得如此真实而可爱。
“在写到某些具体历史人物时候,我会很准确,让人觉得很真实,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历史人物也是人,而事实上我们没把他们当过人。比如张居正是好人,严嵩是坏人,好人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坏人从来没有干过好事,就是这样一个错误。好人是怎么变坏的、坏人是怎么变好的,张居正也贪污受贿,严嵩也曾经干过很多好事,怎样去界定一个人,怎样去理解他在当时背景下的选择?你要体会他当时内心那种痛苦和煎熬。没人是天生的英雄,都是从一个平凡人开始,他必须战胜很多东西,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到不会动摇。”
当年明月有一个观点:历史上的人物都比现实中的人聪明,能上史书是因为他有过人之处,好有好的过人之处,坏有坏的过人之处。“所以不要把他的某些抉择和做法看得太简单,你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他也想到了,然而他还是做错了某些选择。比如某些皇帝为什么要信任太监呢?太监是坏人,但他就信任太监,明知道太监是文盲不学无术,还去信任他。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不是他的选择,这是明代君主制度的需要,太监当权就是皇权的扩张。只有这种写法,才能理解当时的人物。事实上历史很简单,它就是过去人们的生活,只不过是高度浓缩的生活。”
从那以后,他更是一门心思地沉浸在写史的世界里。每天晚上,他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然后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游走。“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当年明月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当年明月发现,现在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有趣。有影响的人,一般都是按规则出牌的人,不按规则出牌的人才是真正有趣的人。可是这种有趣的人往往早早就出局了,历史上从来就是如此。
当年明月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接着是经济上带给他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但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20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接着,《明朝那些事儿——贰》、《明朝那些事儿——叁》、《明朝那些事儿——肆》相继出版,销量依然空前高涨,一经面世,就被抢购一空。
或许是在历史钩沉中见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功成名就后的石悦显得颇为沉静。有人说当年明月骨子里其实很骄傲,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接物有分寸。“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石悦说。
面对如今的历史热,明月也很淡然,“这个世界的历史是不会被人欢迎的,通俗历史热是假象,人们只喜欢精彩故事。我写出的书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买来看,只有一个原因,我是动脑筋去写的,而且我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把我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融入书中。历史热吗?不热。历史仍然没人去研究。现在学历史的人不多,没人愿意去钻研文言文,人们只愿意你把剥好了壳的瓜子给他吃,甚至还要嚼碎了才好。”
历史写作与历史研究并不相同。当年明月说:“通俗历史写作应该还有一种解析,没有智慧的故事不行。另外要贯彻历史就是生活的观点,生活是很艰苦的,从历史人物的生活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历史人物也会很艰苦,如果你能真实地把自己放到历史人物的环境中去体会他当时的感受,你就能写出很有感触的东西,你就能感觉到朱元璋当年有多绝望,张居正当年有多痛苦。领会这些后就可以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我把日常生活跟历史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的一种哲学——生活就是历史。”
“翻开历史研究,总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什么事,导致什么问题,但是没有想过个人情感因素以及个人抉择的影响。历史宿命论历史唯物主义不一定全是正确的,事实上很多事情的发生是非常偶然的,这些偶然性往往取决于某人的一念之间。我一直不理解,不能接受‘必然取代’这个词。人性论的局限是缺少大局观。一次我问毛佩琦,明朝为什么会亡,他说气数已尽,这就是大局观,就是没有解释,干什么都不顺,吴三桂不降明朝不会亡,崇祯不死明朝不会亡,左良玉不叛明朝不会亡,郑芝龙不投降明朝不会亡……这些都发生了,所以只好解释为气数已尽。我觉得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对历史的完美解释,既有大趋势也有微观小事情。我的历史人性论也有局限性,过于考虑偶然因素。如果用我所谓的人性论、偶然论来谈,似乎又不对,只能说冥冥中似乎有双手在操纵这一切。”
当年明月现在一边做公务员,一边写历史,但是他更喜欢以前的状态,“就是一心看书,没有目的,很纯粹。我今天写书还有版税问题,肯定有功利性了。我不是能够玩票的人。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看着他我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消失?我之所以到现在没有下去,为什么?因为我一直对这个很清醒,我知道我自个儿。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人就会变傻,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对自己我真的很了解,大家都夸你,于是乎,你就真的说,哎呀,我就是行。什么玩意儿?比你有水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看过很多人,这样变傻的人。我就看着他一步步地走上来,我也准备看着他一步步地走下去。”
四、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谁?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五、明朝那些事作者简介
;
1、《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笔名:当年明月。
2、简介:男,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六、明朝那些事儿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简介
1、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2、《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