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捋清《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关系?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内容简介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

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不久,母亲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

二、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分析及事件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一个懂事孝顺、勤奋好学、德行高尚、蔑视权贵的古代书生形象。出生农家的王冕,因为家穷不能上学,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自学成才的故事。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创作主要运用了纪实、剪辑、集中、综介、变形、理想化等方法,并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吴敬梓以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为基础,运用这六种创作方法,创作出了高士王冕、名士杜少卿、真儒虞育德等富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三、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王冕一生都千方百计的拒绝入仕为官,就算是皇帝朱元璋征召他做大官,他依然选择归隐山林。性情恬淡品行高洁。

原著第一回文末写到:“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葬于会稽山下。”就这样,王冕最后以隐居会稽山而终的方式,结束了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路过淮河地方时,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认为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怀是和残酷的现实相违背的。他在《南归》一诗中写道:“去岁离南去,今年自北归。过淮浑酒贱,出水白鱼肥。磊落同谁语,孤高与世违。最怜谯国子,潦倒说兵机。”

这次游历,使他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势利。他知道功名已成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便改途易辙,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把草堂取名“耕读轩”。白天参加体力劳动,种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画,过其“淡泊以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扩展资料: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老家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

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四、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分析及事件是什么?

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

扩展资料:

借灯读书

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强。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听村童读书,傍晚回来时,发现牛不见了,被他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罢,过了几天,他又到庙里坐在菩萨的膝上,借长明灯读书认字。

《儒林外史》一开始描写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写成幼年丧父,从十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五、《儒林外史》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介绍举列如下: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相关信息: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主要描写了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下的各种丑陋的生活面貌。有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和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等。

对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同时更深刻的表现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腐蚀,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落后和黑暗,暗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六、《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情节怎么写?

《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情节写法如下: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轻视功名利禄,面对危老的青睐,本可借机上位,但王冕对此毫不感兴趣,甚至多次拒绝官吏的邀请,不惜得罪权贵。

而且,在逃难之余,以画换米度日,地主喜爱其画,但又不亲自来买,时常派粗夯小斯来买,闹得王冕不得安稳。王冕心不耐烦,直接画一大水牛,题上几句诗,讽刺地主的行为。

历史上的王冕并不是如此的完美,处在元末时期的王冕年幼家贫,父亲只好让他替人放牛,混口饭吃。

可是,王冕爱诗文,多次因贪听私塾读书而晚归,还丢失了牧牛。因此,王冕屡次遭到父亲的毒打,但始终不改。见王冕如此痴迷,父母无奈之下只好让其自行选择。

自此,王冕躲在庙宇里,借佛前油灯读书,后师从韩性,学有所成。

可是,王冕多次参加科举,却始终未能考取功名。心灰意冷之下,王冕放弃了科举仕途,开始“北游”之旅,到燕京一带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