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各自特点是什么?
1、楷书特点——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行书特点——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3、隶书特点——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4、草书特点——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使点画与插图相连接,省略与省略,是草书的一大特色。
5、篆书特点——篆书形状比较细瘦,讲求每个字都横是平的,竖是直的。每个字大小的形状都比较的平均,大小非常的和谐。形状从远处看上去是一个竖着的长方形。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是秦国宰相李斯的书法精品;也是秦始皇实施书同文采用的字体。
二、行楷有什么特点
行楷的特点是行笔轻盈;点画灵动,点化之间的呼应比较明显;字形多变,大小相间;没有固定界限,在行书与楷书之间。行楷表现的是书写意趣,可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可以说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
三、行书和楷书的特点(书法)
一、行书
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二、楷书
1、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2、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3、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扩展资料: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行书
百度百科-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