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主要是以性为中心,所以也被称为性心理发展理论。主要分为5个阶段:
弗洛依德理论重点是在前三个阶段,它认为,一个成年人的性格心理都能在前6岁找到对应。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性格成年后都是在重复他在6岁前形成的行为或性格模式
咱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弗洛伊德更关注第三阶段——俄狄浦斯期。即“弑父恋母情结”和“弑母恋父情结”,相信这个已经广为流传,为大家所知了吧。
口欲期主要概括为三句话:
弗洛伊德后的精神分析主要是 客体关系心理学 。 它们非常注重研究自体和客体关系的,所谓自体和客体,按通俗话来说,就是自己喝自己想要指向的仁义外部世界,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泛指一切外部世界。
而客体早期最初的关系就是母亲。母亲与孩子建立的关系会内化到孩子内心深处,成为他性格结构。婴儿的一切人性都会通过这个最初的母婴关系展现。所以建立婴儿和母亲之间的良好关系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医院都提倡母乳喂养,提倡按照婴儿需求随时喂养,而非定时定刻的喂养。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非常经典的心理现象。
先说固着。
一个人特别爱吃,可能就是固着在口欲期。当然你得分清楚满足食欲和满足口欲的差别。饿了就吃饭,这是食欲;而那种就是特别嘴馋就是口欲。如果是一名真正的吃货的话,会立马就懂得的。
再来说说退行。我在自己和朋友的人生经验里发现了很多现象印证。
比如,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在写文章时,一旦受挫,就特别想要吃东西。贾平凹就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说,他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会跑到厨房看看有什么吃的;连岳也是,写了一会儿就想去冰箱里拿啤酒。很多脑力工作者抽烟也是这个道理。
写文章是一个高级状态,而在高级状态受挫时,就会下意识地退行到口欲期满足中,寻求安慰。
我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初中同学,他现在美国,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思考,就喜欢撕嘴唇皮。有时撕出血了,他还是会不停的撕。
动物界也有这种现象。例如猫有“踏奶”的现象。就是将它的两只前爪搭在主人身上,以一种稳定的节奏按来按去,嘴里发出“呼噜”声。这是猫在小时候吃奶时,就需要用这种方式去挤妈妈的奶。
肛欲期主要两句话来表达:
1岁之前,婴儿吃的是妈妈的奶,粪便是不成形的。1岁之后,慢慢的断奶,大便成形,这是他的第一个的创造物,他能自己控制它。这一阶段主要是形成他的自主控制感的。
这个阶段很重要的讨论是该不该给孩子把尿。很多家长怕孩子尿裤子,会隔一段时间给孩子把尿,吹一声口哨,孩子就尿。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肛欲期的大小便训练,有一个关键:到底是大人控制,大人说了算;还是孩子控制,孩子说了算。把尿,就是一种大人说了算,长大形成他律。而包尿片,由孩子自己自然发展控制大小便,长大更容易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关于第2点,在我个人的人生经验观察中,发现很多例子印证。
我姐小时候,家里人都要出去干活,没人看她,就把她一人锁在家里。有一天,我妈干活回来,发现我姐在玩粪便,手里抓的到处都是。我妈后来为这事经常内疚了很久,经常在家人的聊天中谈起。后来我出生时,我妈再难也坚决要带在身边,不让再发生这样的事。
长大之后,我发现我姐非常善于理财和赚钱。各种投资房产,收获不小,现在自然活的比较不错。相比自己,我是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如我姐。
经常便秘的人,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是抠门,吝啬的表现。不知道你们是否符合。
关于肛欲期第三点,负面情绪宣泄,常被心理学家视为排泄物的象征。孩子有时候尿床,就是在表达他们的不满。动物也是,野兽看你不顺眼时,就朝你撒了一泡尿。
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上,因为想赢得异性父母,可能会产生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和嫉妒心。这是一个很经典的三角关系,是复杂关系的源头。
详细说,让孩子亲近异性父母,自然表达。当孩子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和嫉妒时,不斥责压制,但也不让他们觉得他们赢了。
发展较好的孩子,会形成这样的感觉: 我可以尽情展现我的力量,也输的起。 我可以表达我的竞争欲,我也可以接受别人的竞争欲,我们可以PK。我可以展示我的力量,也可以接受我的失败,我还可以认同对方的强大。
坦率的讲,中国的孩子这方面确实没有建立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不如西方,从NBA和CBA对比就能看的出来。NBA赢球了,球员那种庆祝胜利的动作,那种展现竞争的野性,很让人感染,同时对手也非常尊重。而CBA赢球之后,庆祝动作很少,下意识的表现我是安全的,是无害的。不敢展现自己的力量,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我想可能和东方文化这种强大的超我有关。
这一阶段,一个人对异性的强烈欲望好像突然消失,反而表现得对同性更有兴趣。整天是男孩和男孩一起玩,女孩和女孩一起玩。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同性合作的能力。
我记得那个阶段,如果整天和女孩子一起玩,会被男生嘲笑和瞧不起的。男女同桌时,还会画“三八线”。这都是潜伏期经典的心理。
我还记得我小学二年级,学校六一儿童节表演,我们班级音乐老师编导了一节目,男生和女生一对一做舞伴跳舞。老师选我的时候,我感觉天像塌下来了,走上刑场的感觉,就感觉和女孩跳舞是一件莫大羞辱的事。有非常大心理障碍,想下次训练的时候逃学。最后自己死活不肯跳,后来音乐老师非常不高兴,罚站了好几节音乐课。
现在反思,自己后来谈恋爱,和异性交往非常羞涩,放不开。包括工作后,和同龄异性同事相处也是比较有距离感。我想可能是自己那个内心小孩固着在这个阶段。
生殖期,正好对应着青春期。这一阶段,性第二特征开始逐渐成熟。身体和力量,都在急剧地向成年人发展,发展不好的话,很容易成“残酷青春”。
这个阶段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提供一个抱持环境,能展现力量,也能懂得尊重别人。能竞争,能合作。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分为5阶段
另外有两个经典的心理学现象:固着和退行
弗洛伊德心理学派叫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在现代心理学知识大厦里面位置有点尴尬和微妙。有点像中医面对现代医学。里面有大量的论断是通过洞察大量案例得到的不可证伪的知识。也就是说它不是用那种可重复的实验,可以验证的知识。用严格的科学精神来验证它,它是科学么?它还真不敢说。所以它是一种以非科学的人类知识探索形式。
因为人类精神,世界上没有可靠的科学方法,要想认知人类深层的那些精神现象,只有靠大量临床观察,判断,自己总结一套学说。所以它说的结论到底是否正确,是否有道理,要保持一个审慎的态度。这么说,它相当于多了一个我们看待我们精神世界的角度。所以文章中举的个人经历的例,也许带有偏颇,不是很严格意义上的逻辑严谨。
但我个人认为,学习这些东西其实是一个觉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我不知道我不知的区域。探索过程中得到的洞察和结论,由各位自己判断。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口欲期:时间是0-1岁,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
2、肛欲期:1-3岁,快感中心集中在肛门部位。
3、性器期:3-6岁,也被称为俄狄浦斯期,这种翻译来自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
4、潜伏期:6-12岁,进入潜伏期,而更重视和同性交往。
5、生殖期:12-20岁,也即青春期,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熟,最终做好了生殖的准备。
扩展资料: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注意事项: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个平衡状态向另⼀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 使得新旧刺激达到平衡。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在⼉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起着⾄关重要的作⽤。语言不仅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提出问题提供了可能,也为儿童从周围⼈那⾥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儿童的语言也直接促进了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格发展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心理学、哲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的形成是由早期经验和童年经历所决定的。他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口腔期(出生-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口腔和进食。因此,婴儿的生理满足和安全感来自于吃、吸和咀嚼。如果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或被离开母亲的怀抱,会导致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第二阶段
肛门期(1岁-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和排泄。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干净和整洁,或者是过于宽容和放任,都会影响儿童的控制感和权利感。这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
生殖器期(3岁-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经历对后来的性格形成和性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约束,都会导致后来的性格问题。
第四阶段
潜伏期(6岁-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学龄期,开始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孩子开始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道德和伦理观。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关键时期。
第五阶段
生殖期(12岁-成年):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进入性成熟期,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和身份认同。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个体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个体没有得到足够的性启蒙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歧视,都会导致后来的性别焦虑和性格障碍。这五个阶段的经历对于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个体在这些关键时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满足,就会形成健康、成熟、自信的人格;如果遭受缺乏或受到压抑、约束,就会形成不健康、不成熟、焦虑的人格。
其他思想
弗洛伊德还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潜意识,潜意识深层的欲望、冲动、压抑和防御机制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个体可以发掘和理解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发展健康的人格和关系。
争议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虽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其中一些争议包括对于理论依据和证据的质疑、对于生物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忽略、对于性别和文化差异的忽视等。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仍需要经过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完善和发展。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是怎样的呢?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口腔期:0~1岁,婴儿的快乐,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果此时期成长受到限制,发展不顺利,可能会对婴儿以后留下不良影响。行为表现如:咬指甲、贪吃、酗酒等。性格上可能会出现洁癖、依赖、悲观。
肛门期:2~3岁,幼儿是通过排泄大小便来得到原始欲望的满足,在这个时期,家长需要严格训练幼儿的卫生习惯,肛门性格的成人中,行为上表现为吝啬、顽固、冷酷等。
性器期:4~7岁,此阶段的幼儿,喜欢通过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使原始欲望得到满足。因为幼儿在此时期能够分辨男女,所以爸爸妈妈中的异性将成为他的“性爱”对象。
会出现我们现实生活中常看到的,男童把爸爸当做对手,爱妈妈;女童把妈妈当做对手,爱爸爸。这就是恋母情结和恋父清洁的由来。
潜伏期:7~青春期前,在潜伏期儿童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兴趣,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开始发展与同性之间的友谊。
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期,这个时期性器官已经成熟,对于性的需求,引导人们选择配偶,变得社会化。
【人物介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简述
一直想着怎样来写这最后两个阶段呢?从6岁开始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学校这个大社会,已经能有较为清晰的记忆,大人们也能回忆起自己的孩童阶段。同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侧重在前面的三个阶段,武志红老师的讲解也是一带而过。先一起回顾下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吧!
一、口腔期(oral stage,0~1岁)
吸允需求就是口腔期(也称口欲期)的重要表现。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快感中心在口腔部位,这一阶段需要发展出基本信任,也就是一个人由衷地相信,外部世界是愿意满足他,让他吸收养分的。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二、肛门期(anal stage,1~3岁)
快感中心在肛门部位,这一阶段需要发展出基本自主感,孩子发现他可以基本按照自己意愿,去控制大便,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创造物,也将影响他对自己以后各种创造物的态度,其实也是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复、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三、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
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这一阶段孩子发展的是竞争性与合作精神,也是超我形成的关键时期。
四、潜伏期(latent stage,6岁至12岁左右)
开始变得对同性更感兴趣,这一阶段特别要学习的是和同性伙伴的合作关系。六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
五、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
青春期性能量和攻击能量都爆炸般呈现,青少年开始真实地学习,如何合理地展现自己的能量。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13岁,女生约在12岁,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自此以后,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
在前三个阶段,父母给孩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保护就能很好的相处,而在进入潜伏期后,感觉就像进入了与孩子的游击战。开始斗智斗勇的阶段,武志红老师的建议是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能展现自己的力量,也能懂得尊重别人,能竞争,也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