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餐厅

酷热音乐厨房

地址:海淀区海淀大街35号,中关村图书大厦东侧马路对面,海淀图书城西侧,大地花园酒店一层。

电话: 010-62610099 62612299

人均:30-50元

绿叶餐厅

类型:美食 打折:0% 信用卡:不可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大街49号 人民大学文化大厦旁;北京海淀

电话: 010-62618325

环境:

客容量:0-0人 停车位:有

最新活动 暂无活动 场所简介 介绍这里,先从它的名字说起:其实这里叫“绿叶餐厅”,楼上的那家叫“风味餐厅”。可惜时间长了,“绿叶”的名气实在太响,这整幢楼都被叫做“绿叶”了(其实是第二食堂,不过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于是这里除了被叫做“绿叶”,又有了另一个简称,即“绿叶一楼”。

绿叶是个平平常常的餐厅,不过它玻璃上的广告看着从让人觉得变扭:“绿叶衬红花,红花荣财大”——把自己介绍得像“红花餐厅”似的。

绿叶的早餐倒是挺不错的。据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其中小笼包子和蒸饺尤其值得一尝。

绿叶还有一个大特点,是两家公司共同经营的:左边一家、右边一家,一起卖快餐。其实,一家和两家没有太大的区别,至少你根本感受不到这一点。

绿叶还是暑假期间继续营业的两家餐厅之一,欢迎各位闲着没事干的朋友们前来参观品尝(不过要找个财大的帮你刷卡付钱哦)。

二、纵观全国,食堂排名前十的大学都有哪些?

1.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食堂堪称“京城第一高校食堂”。低调优雅的室内装修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琳琅满目的水果蛋糕让人垂涎三尺。食堂的菜系有很多种,没有吃不到的味道,只有想不到的食物。不仅菜卖的好,味道也很棒。品种花样繁多,有自助火锅、排骨锅、松鼠鱼、咖喱鱼扒饭、各种面食、甜品。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曾被一所大学评为“最贵族化的大学”,连食堂都在学院里鹤立鸡群。窗户通透,椅子雪白的饭堂,在这种环境下吃饭真羡慕别人;所以,人们经常调侃:如果不能在清华读书,吃饭也可以!

3.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有五个食堂,雍园、陶园、沁园(石牌校区)以及楠园、翰园(大学城校区)。其中陶园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食堂”。

4.南京大学

南大饭堂的特色菜辣椒鸡,味道鲜美,酥脆嫩滑,价格非常实惠,很受学生欢迎。食堂的环境也很显著,优雅宜人。

5.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所以考虑到不同民族学生的口味不同,食堂的菜肴风格多样,其中最好的是风味餐厅。

6.华东师范大学

“百大食堂”—华民食堂推出了令人惊艳的一道菜“玉米炒葡萄”,开启了“高校食堂第九大菜系”的新时代。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一条荔湾河贯穿校园,成为师生口中的“河东”、“河西”

7.北京语言大学

你不得不提到穆斯林餐馆的羊肉串。看:串串好吃又新鲜。咬一口。遮肉又嫩又滑。浓郁的新疆烤羊肉口感清爽,让人喊出一个字:爽!

8.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食堂经常被人们谈论。武大有小吃城,小吃城,小花园,餐厅。分布在4个校区的大小食堂多达27个,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特色菜。学生可以在龙眼食堂、梅园食堂、丰园食堂、迎园食堂、田园餐厅、湖滨餐厅等用餐。,而且每个大厅都有数不清的美食!

9.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著名的“吃”大学。早在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第一物流集团就率先创新,建立了第一个大学中心厨房。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户县软面。

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个环境怎么像食堂?简直就是大学食堂里的“LV”。看看他们有什么:东坡肉,咸鸭肉,水煮鸡,酸鱼汤,各种炒饭。而且都是明码标价的,让你吃得开心放心!

三、关于中国人民大学食堂,校外人员可以去吃吗?谢谢

中国人民大学食堂校外人员可以去吃的

学校有几个餐厅是可以用现金的:中区食堂二楼的清真餐厅、紧挨着中区食堂的知味苑、集天小吃、留学生第一餐厅和第二餐厅、东区合利屋餐厅、南区八百碗、西区快餐厅还有一些饭店咖啡厅。

盖饭的话基本都是十块上下(基本都是大于等于十块),比如八百碗、知味苑、中区清真餐厅,集天种类多环境好价位也高,合利屋每天有一款特价餐13或者15元,其余都更贵(小吃除外)。

扩展资料:

“985工程”学校要率先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

(一)统筹考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法,深化教育内容和培养机制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和薪酬激励制度。

(三)以出高水平成果为目标,创新科研工作组织体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潜心治学、开展教学科研的环境。进一步改革高校内部学术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改进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四)落实和扩大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上的自主权。

(五)以先进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大学文化建设和机制体制创新为基础,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和先进的大学文化。

(六)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985工程

四、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

我的好朋友就读于这所学校,对这所学校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中国人民大学是非常优秀的一所大学,下面展开我的介绍。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全国重点高校,人大法学院全国排名第一,是偏人文社科类的综合大学,人大有北京和苏州两个校区。

77%的人文社科类学科为A类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中国人民大学实力是非常不错的。

从人大东门骑自行车到西门只需要3分钟,从东门的顽石到涟涟春华的一勺池,再到明德楼前开得大气坦荡的粉玉兰,春景绵延有序,韶光美不胜收,每走几步便是另一番天地。

学习场所

① 图书馆

人大有两个图书馆,均为刷卡入馆。新馆即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藏有年代较晚近的出版物,自习条件较好,除地下一楼外,所有座位需经选座系统方可就座;自习条件比较好的是三楼库本区、四楼古籍特藏库及文库(可以携带电脑,但不能携带书)、五楼自习区,另可在图书馆官网预约研习室,讨论或自习皆可,比较私密安静。旧馆为藏书馆,藏有古旧图书,考研复习和期末复习胜地,离公教近,从硬件设施看不如新馆,但氛围更好。

② 教室

人大所有公共教学楼均开放自习。公共教学楼共有4个,不需刷卡,向社会开放。教一和教三均为翻座,不是特别舒服,但胜在空间较大。教二为木椅,有靠背,桌子也更大一些,但空调比较冷,夏天自习需要备外套或长袖。教四从硬件设施看,是四个公教里最好的,但位置比较偏,靠近北门,不在主教学区。微信可以绑定“微人大”平台,查看教室上课及空余情况。

宿舍环境

本科宿舍为六人间,上下铺,有小书桌、衣柜和盆架,每层楼均配有洗漱间、卫生间和浴室。全校共有学生宿舍19栋,主要分布在校园东西侧,俯视校园的话三个宿舍楼群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自习室

宿舍内景

宿舍楼的一楼配有每舍一个的报箱,在门口值班室也可以拿到学校免费提供的报纸。目前报纸的种类有《新京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校报》、《新闻周报》、《青年人大》等。学校为每个宿舍楼提供了两个公共微波炉,在学校的超市可以买到加热即食的食物,十分方便。

食堂

学校里有四个食堂和若干饭店。

东区食堂:在公共教学楼那里,一楼东侧是大伙餐厅,普通的家常菜,二楼是我的天堂,有许多面食,粉类,地方特色小吃,东区二楼应该是最大的,小吃种类最多。早餐开放的特别少。而且从中午10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适合中午有课但下午没课的人。

西区食堂:一楼南侧是各种小吃,推荐茄子汆面,还有羊肉手抓饭~西区的新疆菜&韩餐窗口总会人满为患。一楼北侧是大伙餐厅,西区的大伙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喜欢吃炸物的可以来!还有早餐西区会有小糕点展台,很精致很便宜!

中区食堂:很多泡一整天图书馆的人喜欢来这里吃,对面就是图书馆。

北区食堂:离知行住宿楼群很近,还有明德楼群。

人大非常自由,所有专业都具有雄厚的师资、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均属一流,值得学弟学妹们的到来!

五、中国人民大学的住宿和饮食条件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住宿:

1、本科宿舍为六人间,上下铺,有小书桌、衣柜和盆架,每层楼均配有洗漱间、卫生间和浴室。

2、硕士宿舍为四人间,上下铺,有大书桌、书柜、衣柜,有室内小阳台,可晾晒衣物。每层有公用的洗漱间、卫生间和浴室。

饮食:中国人民大学有东区、西区、北区、中区四个大食堂,其他还有像合利屋、集天、留学生一食堂、留学生二食堂、八百碗等快餐厅。饭菜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种类比较丰富,能满足学生日常饮食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下设有5个学部、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81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